【独家】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独家】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导学案

资源简介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民族和睦 开明的民族政策
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并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思考: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3.历史上因民族矛盾引发战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从多且关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为什么?
4.列举唐蕃关系的史实,思考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有何意义?
二、对外交流 开放的对外政策
5.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说说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贡献?
6.讨论: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唐代对外交流中的异同?从这二位人物身上,你有什么感悟?
【课堂练习】
1.“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2.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 波罗
3.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4. 对于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5.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6.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
A.玄奘 B.鉴真 C.班超 D.甘英
7.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8.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9.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O”。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