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课件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课件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少年犯看守所泣不成声
新知导入: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1.通过违法行为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通过对违法行为都要承担责任的了解,帮助孩子们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防微杜渐;
3.通过学习,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学习导航: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3.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5.为什么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非机动车违法多发
结合教材,谈谈我们的启示?
视频问题探究:
①非机动车驾驶人由于法治意识淡薄,一直存在闯红灯、不佩戴安全头盔、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未悬挂号牌等违法行为。
②通过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查纠,使其认识到违法行为存在的危害性,潜移默化的提升群众遵纪守法、文明出行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明的出行习惯。
③查纠不是目的,规范行为才是初衷。通过整治行动,让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做到文明守法,共建共享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结合教材,谈谈我们的启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①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指引作用
强制作用
评价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标准和方向。
评价人们行为
是否有效的准绳
不违法是人
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万元。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探究与分享: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民事违法行为(民与民)
行政违法行为(民与官)
刑事违法行为(全体公民)






违法行为的分类: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违法行为
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1.酒驾
2.醉驾
3.欠钱不还
4.抢劫他人财物
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6.吸毒
7.贩毒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小试牛刀: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身边违法行为
结合教材,谈谈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相关链接: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霸座、酒驾、噪音扰民等等。
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民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思考:以上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民法规定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3.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 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顺丰小哥被扇耳光
1.看完视频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2.如果你是视频中的顺丰小哥,你会怎么做?
A
以暴制暴
与对方互殴,导致对方受伤,顺丰小哥被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并面临大额经济赔偿。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赔了夫人又折兵
B
冷静报警
警方赶到后将车主控制,打人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并向顺丰小哥赔礼道歉,赔偿顺丰小哥医疗费用。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遵章守法
冷静机智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5.为什么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不可违的原因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表现
民事违法行为表现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4.
法不可违
课堂小结:
1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
C
作业设计:
2.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
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
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2023年3月15日,王某在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北至新造站列车车厢内与李某因座位问题发生争执,并对李某进行辱骂殴打。民警到场后发现王某处于醉酒状态,依法将其带回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经调查取证,对王某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处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承担了行政责任 ②王某承担了民事责任
③王某承担了刑事责任 ④王某违反了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遵章守法要求我们做到( )
①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抵制各种诱惑
②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④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