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必修一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新时代十年,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国经受住了种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保证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发展提供科学指引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六个必须坚持”(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是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③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④完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规律性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年6月14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②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其中“十四个坚持”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四梁八柱”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发展利益的一致性、全球安全关切的共同性、各国前途命运的关联性的科学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从侧面反映了(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成就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方案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表明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当今世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科学回答“世界之问”、积极弘扬“世界之理”,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丰富发展,离不开( )A.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并不断焕发强大生命力B.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对全球共同挑战的应对和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D.党坚持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6、2023年4月10日下午,怀化市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更好服务中心大局,凝心聚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能够( )①凝心铸魂,使我们党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②为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案③学思践悟,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认同④增强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改革开放40多年(1979~2022年)来,中国闺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42倍,年均增长9.0%,占全球的比重由1. 8%提升至接近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倍,年均增长8.1%。未来10年,中国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并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若能有效释放,将有可能实现年均4. 5%~5.5%的增长。从这些经济数据,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经济发展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必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③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际出发 ④我国经济制度正在变革中不断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习近平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需要我们去品读。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有( )①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③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6月,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记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对于激励全党全社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方案②是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体系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④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经过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路线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可以说,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底气。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保证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大量物质条件④脱贫攻坚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为实现现代化找到了根本遵循和具体路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说明( )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国家发展提供物质保证②社会主义制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选择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完善: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这种总体布局的形成(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主导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方向的力量②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③是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期待而作出的战略部署④使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步骤更加清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下列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①顺应时代、把握大势,是自我提高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和总结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遵循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为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效,W省林业局针对深化林长制改革、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机制等1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研,着力找准症结、提实对策、推动发展,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林业部门学深、悟透、走实。如果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①在实践中展现思想的伟力②让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③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④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深入回答时代之问,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②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③体现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8、党的二十大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实践经验总结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十个明确”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由此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的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③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④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梁八柱”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具有当代中国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方案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明大道,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在理论和实践上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过程中,陈望道品味到了不可言喻的信仰之甜。这份信仰之甜在于《共产党宣言》( )A.使人类摆脱蒙昧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B.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D.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25、“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时代之问,中国作答。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为解决新时代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方案 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③在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解答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和学科性建设,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宣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的动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C 3、 C 4、B 5、 C6、 A 7、 A 8、 B 9、D 10、C11、A 12、C 13、B 14、C 15、A16、A 17、D 18、D 19、C 20、C21、C 22、D 23、B 24、B 25、D二、解答题:26、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或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践行新的文化使命。27、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