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大战的爆发 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 大战的爆发 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德国法西斯专政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经济
军事
民族政策
1.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
2.1939年9月,四个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
3.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的侵略野心并未得到满足,接下来德国打算把侵略的魔爪投向何处呢?
一、进攻波兰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原 因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2.波兰:装备老旧、战术落后
3.英法:宣而不战
4.俄国:趁火打劫
德国突袭波兰
法国对德宣战,可是在法德边界上“没有战争的痕迹。……自从开展以来,这条战线上一直没有打过一枪。……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的战壕,并且在不少地方还看到法国人躲在大张的席子后面修筑工事。德国这边的情景也是一样。双方的军队……在彼此的射程范围内毫无遮掩地走来走去,各干各的事。……德国人在铁路上起卸枪炮和辎重,法国人并不去打扰他们,真是奇怪的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原因:英法在大战爆发后没有放弃绥靖政策,以为希特勒会继续东进,因此不宣而战,在德国西部边境,英法联军并未采取重大军事行动
后果:使得英法在西线坐失战机,也为日后法国失败埋下隐患
二、进攻法国
准 备
事 件
结 果
1940年,突袭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接进入法国
英法联军不敌德军,短短六周兵败国投降
阅读书本,请找出德国进攻法国的相关信息
Q:结合以下资料思考,法国短短六周内兵败国降的原因
原 因
1.放过长期奉行绥靖政策,战争准备不足
2.法国政府内部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3.法军的战略战术也远远落后于德军
4.意大利也对法宣战
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
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演讲
1940年6月法国沦亡,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呼吁人民继续抗战,标志“自由法国”运动开始。
  1941年9月建立最高领导机构“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自由法国”),1942年6月改组为“战斗法国委员会”(“战斗法国”)。1944年法国光复后,成为法国临时政府。
马其诺防线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1940年,法国被迫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福熙车厢,对于这个细节的安排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打算羞辱法国,以报一战之仇
依据P85页的年代尺,说说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上述欧洲国家?
德国:蓄谋已久、长期准备,闪电战作战方式,先进的军事战略战术
他国:长期绥靖政策,作战准备不足
三、不列颠空战
当法国投降之后,德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攻占英国,那么此时英国国内的状况如何呢?
英国对德国的态度发生转变
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9月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上述材料体现了对德政策的怎样的变化?
由绥靖政策转变为坚决抵抗德国的入侵
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德国的入侵严重地威胁到了英国的国家安全
德国利用空军优势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的空战。对伦敦的轰炸从夏天开始,在秋天达到顶峰。德国空军连续几十天不分白天黑夜对伦敦实施猛烈轰炸,企图以此摧毁英国人民的斗志。伦敦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一万多人在轰炸中丧生。
此次进攻的结果如何?
德国失败而告终,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不列颠之战中英国获胜,德国失利的原因:
材料一: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
英国政府的抵抗决心坚定
材料二: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
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德国轰炸机 和 BF109战斗机
英国的雷达系统 和 “喷火式”战斗机
材料三:
英国的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材料四:最初德国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对方的战斗机机场,但计划还没贯彻到底就转而改为以破坏对方的兵器生产能力,最后又改为专攻大城市以打击对方士气。这样多次改变战略目标使德军处于战略被动的地位 。
德国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四、轴心国的军事同盟
背 景
目 的
事 件
标 志
德国和意大利还在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发起战争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共同需要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德国柏林缔结《三国同盟条约》
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德国
苏 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卢森堡
波 兰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英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1年2月隆美尔出兵北非
1940年9月三国正式结盟
1941年相继控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
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第二框 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一位英国政治家曾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反映了英国当时的考虑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英国无力帮助波兰维持独立
B.英国想壮大德国势力以保持欧洲的均势
C.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毫无关系
D.波兰灭亡以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2.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绝不投降”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达拉第D.撒切尔夫人
3.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惯用的战术首推()
A.阵地战B.运动战C.闪电战D.持久战
4.20世纪30年代,成为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牺牲品的国家有
①奥地利②匈牙利③捷克斯洛伐克④法国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第一个被德国占领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丹麦 D.波兰
6.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7.一味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亡国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
8.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法国修建的强大的防线是( )
A.诺曼底防线 B.慕尼黑防线 C.巴黎防线 D.马其诺防线
9.在英国的支持下,下列哪个人物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
A.戴高乐 B.丘吉尔 C.拿破仑 D.张伯伦
10.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是( )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诺曼底登陆
C.不列颠空战 D.太平洋战争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21教育网
——1938年9月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21cnjy.com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1)材料一中,张伯伦所说的“强大的邻邦”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对哪个“小国”的突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1·cn·jy·com
(2)材料一反映了张伯伦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有怎样的具体表现?
(3)材料二体现出丘吉尔怎样的决心?请列举1940年的相关史实加以印证。
(4)对比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选择题:
1-5:DBCCD 6-10:BCDAC
非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