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 8.1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四单元 8.1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
课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节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课型 新授课 1 课时
单元 分析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也是为了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的知识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下一课维护国家安全做好基础。
学情 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但是,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 认同 知道我国在为人民利益保驾护航,我国的政策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坚决拥护国家大政方针。
道德 修养 以沈忠芳的故事为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健全 人格 培养学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责任 意识 树立起人人奋斗才能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将个人命运与中国梦紧密联系,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与“强国有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步骤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聆听歌曲《如愿》 问:歌曲中唱到“如果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请举例说明,你知道哪些人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奋斗过? 他们当时的愿望是什么? 如今都实现了吗? 过渡: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闪耀的名字如丰碑矗立在我们心中,但还有更多人在隐姓埋名中筑就国家钢铁长城,度过隐秘而伟大的一生! 他的名字,在过去60年里一直是绝密,直到2022年,他的事迹才首次公开,他就是著名导弹技术专家,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 从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也为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从对革命先辈以及国家功勋的致敬中,导入到本课的主人公沈忠芳的故事。
二、新授课 (一)颠沛流离的童年 材料一: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于上海,随着淞沪会战的爆发,沈忠芳的家也成为了一片废墟。 淞沪会战情况: 上海沦陷,轰炸机对平民进行无差别轰炸和扫射 对上海经济进行侵略性掠夺,给民族工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摧残中国文脉,对上海市立博物馆等进行轰炸,并实施奴化教育 问:淞沪会战损害了国家的哪些利益?此外,你知道哪些国家利益? 材料二:人民:沈忠芳的童年伴随着恐怖的轰鸣声东躲西藏,那时的他就在想:“如果我们也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打得他们落荒而逃。” 国家: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问:沈忠芳的愿望反映出当时人民的愿望是什么?这与当时国家的愿望之间有何关系? (二)奋发有为的青年 材料一: 沈忠芳的选择: 材料二: 视频:竹竿英雄沈忠芳 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公然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我军用红旗二号将其击落,当外国记者询问时,为了对我国军事实力进行保密,陈毅元帅笑称是“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而沈忠芳就是这位“竹竿英雄”。 问:从颠沛流离到投身建设,从“没有导弹就没有国防”到国防实力日渐强大,沈忠芳自豪地说:“东方的睡狮醒了,谁敢欺负我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攻坚克难的壮年 价值冲突: 科研的过程充满艰辛,有一次某导弹进行试验,因为客户提供的参数数据出现了错误,导弹飞行方向大相径庭并直接在空中进行自毁命令,四分五裂。这时的指挥官沈忠芳,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选择1:继续第二发型号的试验,但可能会失败,不仅合作泡汤,个人前途也会大受影响 选择2:直接打道回府,先研究清楚失误点,再层层上报后做决定,但所需时间长,可能错失良机 价值选择: 问:如果你是沈忠芳,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沈忠芳选择了第一条路,他说:“成功了是集体的,失败了我个人负责”“可以处分我,降级也好、罚款也好,我都可以” 面对累累硕果和赞誉,沈忠芳很谦逊,将这些都归功于集体的奋斗,诚然,一个导弹的研发需要几百上千人的力量支持,从技术人员人再到别人眼中不起眼的后勤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问: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从中感受到国家利益的实现与人民有何关系? 总结: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四)退位让贤的晚年 延伸思考: “我们要后继有人,关键要培养好年轻人,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那么我们的事业才会越来越好,我们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沈忠芳 面对前辈的殷切期盼,年轻的你打算如何接好这历史的接力棒呢?请谈谈你的具体计划。 通过沈忠芳的童年,回望当时的社会背景——淞沪会战,了解淞沪会战给我国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 从淞沪会战下人民的心声以及国家的应对切入,对比当时人民愿望与国家愿望,让学生懂得国家利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通过沈忠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红旗导弹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例子,让学生懂得“没有导弹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感悟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导弹关乎我国的国防安全,这是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不容有失,重任与压力并存,是选择规避风险,循规蹈矩地逐步推进,还是承担风险,大胆实验,将这样的两难的选择放在学生面对,形成价值冲突,再通过沈忠芳的选择,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成果的背后,不仅有沈忠芳个人的努力,更有团队的合作与奋斗,不过是个人的努力,还是人民的奋斗,都是国家取得成就的秘诀所在,也是国家利益能够得以维护的根本所在,引导学生明白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 通过沈忠芳的故事,我们也懂得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高度统一。 引导学生落实到行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要相连,增长才干,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五道选择题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