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 以礼待人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书名:道德与法治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9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文明有礼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讨文明有礼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再扩展至“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懂得参加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形象,进而引导学生在态度、用语、仪表等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学习下一课诚实守信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文明有礼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礼貌待人。但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意识,增强学生待人礼为先的态度,引导学生践行礼节观,做文明有力的人。教学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 展示本节预习清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知识脉络。 学生根据预习清单,自主学习,圈画出重点问题。 学生通过自习,做到对本课的知识心中有数,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入 展示素材: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弯腰颁奖致敬,夏森老人几次欲奋力站起,总书记轻轻拦下老人,老人接过证书随轮椅转身向现场致意…… 2.提出问题:夏森老人两次想站起来接受证书,体现了什么? 3.导入新课:文明有礼。 1. 学习任务: 学生观看素材并展开思考 2. 学习要点: 思考文明有礼的表现。 3.初步了解本课课题。 以新闻素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文明有礼。活动一:识礼·古文知多少 提出问题: 请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并思考什么是“礼”? 3. 总结知识: 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学习要点:礼的含义 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礼有关的成语或故事,理解礼的含义。活动二:悟礼·情境大闯关 1.展示素材: 古语: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图片:生活中没有礼仪的表现。 材料:德国一旅游景点出示中文警告牌。 2.提出问题: 这两句话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你愿意和这样的人做邻居吗 假如你出国旅游,看到此指示牌,会作何感想? 3.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总结知识: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1.小组合作:选出记录员和发言者,合理分工。 2. 任务:组织讨论问题,阐述文明有礼的意义。 3. 展示成果,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和感悟文明有礼的意义。活动三: 行礼·我是礼仪小能手 1.抛出问题: 你知道哪些中华文化中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什么? 2.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总结知识: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1.小组合作:选出记录员和发言者,合理分工。 2. 任务:组织讨论问题,阐述如何文明有礼。 3. 展示成果,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列举谦虚的礼貌用语和社交注意事项,理解如何做到文明有礼。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该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充分感悟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做文明有礼的人。课堂练习 5道选择题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轻松,在设计活动与选取素材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深度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