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5.1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5.1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法不可违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科书 书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课关注“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规则。“法不可违”处于第五课的第一框题,是学生相对系统地了解法律的起始课。本课既是对七年级法律相关内容的深入,从未成年人的视角拓展到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看待法律,又为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专册打下知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法律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规则,但是对于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判定等了解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只能认识到杀人、纵火等严重犯罪是违法行为,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了解极少。青少年学生易受到环境影响,加之易冲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虽然懂得要遵守法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预习 展示本节预习清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知识脉络。 学生根据预习清单,自主学习,圈画出重点问题。 学生通过自习,做到对本课的知识心中有数,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展示素材: 2023年4月24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改装车存在“炸街”行为进行核查处理。经鉴定,该车的排气系统存在非法改装。最终,交警部门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驾驶改变、加装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动力装置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责令消除违法状态,收缴违法装置,对车辆实际使用人黄某钧处2000元罚款,对实施非法改装行为的蒋某锋处10000元罚款。 2.提出问题:该案件给我们什么警示? 3.导入新课:法不可违。 1. 学习任务: 学生观看素材并展开思考。 2. 学习要点: 思考法不可违。 3.初步了解本课课题。 以深圳新闻素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法不可违。
活动一:识法律作用 展示素材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提出问题: 以上法律规定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 2.总结知识: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和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学习要点:法律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宪法的规定的了解,加深对法律作用的理解,懂得法律的作用。
活动二:析违法行为 1.展示素材: 国庆期间,朱某在回家路上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返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提出问题: 请从社会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填写资料卡。 3.布置任务: 根据所给案件,依照法律资料卡,填写违法行为判别卡。 4.总结知识: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叫犯罪。 1.小组合作:选出记录员和发言者,合理分工。 2. 任务:组织讨论问题,阐述法律的意义。 3. 展示成果,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总结违法行为的类别。
活动三: 警惕身边违法 展示素材: 展示素材《新闻:违法行为》 1.抛出问题: 材料中该女子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你还知道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公民如何减少相关事件的发生? 2.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总结知识: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例如:霸座、酒驾、噪音扰民、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1.小组合作:选出记录员和发言者,合理分工。 2. 任务:组织讨论问题,阐述如何遵守法律。 3. 展示成果,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对材料中女子行为的剖析,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总结升华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充分感悟遵章守法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做守法的公民。
课堂练习 5道选择题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