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5.2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5.2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预防犯罪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科书 书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教学内容分析
《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本课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又对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 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预习 展示本节预习清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知识脉络。 学生根据预习清单,自主学习,圈画出重点问题。 学生通过自习,做到对本课的知识心中有数,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展示素材 A.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 B.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2.提出问题:请分析上述两种行为,哪种是一般违法?哪种是犯罪? 3.导入新课:预防犯罪。 1. 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素材并展开思考 2. 学习要点: 思考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3.初步了解本课课题。 以行为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主题-预防犯罪。
活动一:识别·犯罪与刑罚 1. 展示素材: 唐山打人案件宣判。 2. 提出问题: 陈继志等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理由是什么? 陈继志等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3. 总结知识: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理由: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学习要点:犯罪的特征、刑罚种类。 通过对轰动全国的唐山打人案件宣判,初步理解犯罪的三个特征与刑罚种类。
活动二:警惕·加强自我防范 1.展示素材: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2.提出问题: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陈某的事例启示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3.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总结知识: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1.小组合作:选出记录员和发言者,合理分工。 2. 任务:组织讨论问题,阐述如何遵纪守法。 3. 展示成果,小组汇报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和感悟如何遵纪守法。
总结升华 我们要以案为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保护“头顶上的安全”,切莫“以身试法。 充分感悟学会做遵纪守法的人。
课堂练习 5道选择题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因此,要多选用学生了解的真实新闻案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比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