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摩擦力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摩擦力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摩擦力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择人教版必修 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放在重 与弹 后,旨在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 学的三个基本性质 ,同时这个顺序也是受 分析的基本顺序,研究清楚摩擦 的特性,对这 章进 受 分析、动态平衡的分析都至关重要。另外,本节课是重力和弹力的延伸, 为后续学习受 分析及 顿运动定律打好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
这 节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特征,并介绍了生活中几种常见接触面的动摩擦因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物理的实用性,还设置科学漫步介绍流体阻 ,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 对阻 的认识。最后设置了练习与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 已经学习了必修 物理知识的一半,对 中知识的难度已经 较适应,学习过重力、弹 之后,对认识 的 法有了 定的把握,初中对摩擦 也进 过定性分析,知道了二力平衡,还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这都为这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 标
1. 通过亲身感受、实例分析理解摩擦力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和计算两种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2、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根据已有的实验器材和探究方案,获取数据得到结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实验观察感受能归纳静摩擦力方向特点,会判断其方向,会用假设法分析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通过实验理解静摩擦力大小特点,会用二力平衡求解其大小,知道影响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通过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大小规律的学习逐步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科学论证得到结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宄能力,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探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质疑精神,提升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 N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判断摩擦 的 向
五、教学 法
联系 活实际、观察提问、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等
六、教具
两本书、毛刷、弹簧测力计、物块、砝码、木板、细线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不用胶水能否把两本书粘在一起?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新课讲授】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摩擦现象?通过举例,区别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设置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滑动摩擦力)
活动一:把手按压在桌子上,然后向前推动手掌,体会一下手受到的摩擦力。
活动二:搓手,体验手受到的摩擦力
1.思考: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手受到了什么力?从而引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结合实例与定义得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思考:力是矢量,所以滑动摩擦力也是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演示实验:在水平木板上拉动毛刷
(1)
保持木板静止,毛刷向右运动,毛刷受到向哪的摩擦力? 向左
思考毛刷的运动情况和毛刷相对于木板的运动情况。
毛刷向右运动 毛刷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
结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木板和毛刷均向右运动且毛刷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毛刷受到向哪的摩擦力?
思考毛刷的运动情况和毛刷相对于木板的运动情况。
结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对比这两种情况下摩擦力方向与毛刷运动方向和相对木板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在初中我们曾经通过实验研究过滑动摩擦力,请把同学们回忆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只是知道它们间的定性关系,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实现一个定性到定量的转变,那它们三者间会有怎样定量的关系呢?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砝码、木板、细线
实验原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讨论:(1)如何获得压力的大小?
(2)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
(3)如何获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案一:
向右拉动木板,保证物块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即为物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案二:
向右拉动物块,保证物块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即为物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讨论:这两种实验方案,哪种更合适?
方案一中物块的静止状态易保持;弹簧测力计容易读数。方案二中物块的匀速状态不易控制;运动着的弹簧不易读数。对比,选择方案一。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水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后,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依次增加砝码个数并记录压力大小,重复步骤一。
(3)将实验得到的f与N以及计算f/ N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压力N
滑动摩擦力f
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调零。
(2)保持细线与模板平行。
(3)注意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N大小成正比,即
式中的比例系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它的数值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干湿程度)有关。
4.展示一些材料的动摩擦因数,加深学生的理解。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钢与冰 木与冰 玻璃与玻璃 钢与橡胶
动摩擦因数 0.02 0.03 0.40 0.60—0.80
二、静摩擦力
1.思考:为什么手握杯子,杯子掉不下来?引出静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思考:如何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
假设法:假设斜面光滑。
注意:相对运动趋势的“相对”是指两接触面之间。
3.思考: 与倾斜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的货物随传送带向上运动
(1)货物有向哪运动的趋势?
(2)货物受到什么样的摩擦力?
结论:运动的物体也能产生静摩擦力
3、思考: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么?
4、思考: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
当推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箱子突然开始沿接触面滑动。静摩擦力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就不再增大,这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这个最大值为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范围
5、粗测静摩擦力的大小
将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物块,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拉力直到物块滑动,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滑块上的砝码数量来改变压力,重复操作。
思考: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什么关系?
物块滑动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这表明什么?
结论:1、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并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巩固练习】
例题:质量为2kg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kg。现给木箱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为5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少?
(2)当拉力大小为12N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少?
(3)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5N(木箱仍在滑动),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多大?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练习与应用2、3、4题
八、板书设计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但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1)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
(3)接触面粗糙
3、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
二、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1)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趋势
(3)接触面粗糙
3、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4、大小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