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学习目标】1.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3.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学习重点】认识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措施【自主预习】(预习、存疑)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2.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什么? 4.跨国公司带来的影响?(注意:双重性)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6. 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7.完善全球治理的原因与措施 ?【教学过程】(质疑——辨析——释疑)一、议学活动:1.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2.如何完善全球治理?二、问题探究: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西方国家利用规则主导权优势对他国进行规范、锁定、控制(“规锁”),力求把他国的增长水平与空间限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其国际主导地位不受挑战。随着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寻求突破的中国已成为西方国家的重点“规锁”目标。西方国家既要继续享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提供的中低端好处,又要规避或阻止中国在高端科技术领域的赶超。近年来,美国沉迷于通过“脱钩断链”妄图迟滞甚至中断中国的发展进程,单方面挑起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纠纷,搞所谓“硬脱钩”,人为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还联合盟友对俄实施5000余项制裁措施,其中多项涉及金融、能源、原材料等领域。这些措施看似削弱别国,实际上,美国经济同样被其反噬。如何看待西方国家“规锁”发展中国家的行为?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所谓的“规锁”、“脱钩断链”,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经济霸权主义的表现,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合理利益之上,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西方国家“规锁”发展中国家,搞“脱钩断链”,竖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墙”,都是在试图阻挡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③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尽管存在“逆全球化”现象,但世界范围内支持全球化的力量依然强大。“筑墙思维”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全球化的大势。三、当堂巩固: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①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 ②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④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 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管子》中记载:鲁梁两国百姓惯于织绨(古代一种织物)。齐国禁止国内织绨并要求所需绨服全部从鲁梁购买,同时齐桓公带头穿绨服,百姓纷纷仿效,结果绨价大涨。鲁梁国君遂要求百姓少种粮而全力发展绨业。然而一年多后,齐桓公率百姓改穿帛服,并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很快鲁梁粮价飞涨,百姓陷入饥荒,纷纷投奔齐国。三年后,鲁梁臣服于齐国。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①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底线 ②生产分工会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③经济结构单一存在潜在经济风险 ④对外贸易畅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2·海南·高考真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起航。RCEP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各成员国都将获益。RCEP生效实施①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将使各成员国经济制度趋同③有助于促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 ④强化了成员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一部智能手机的问世,集合了芯片、摄像头、高端机床、模具制造等各种精细工艺。高科技产业分工日趋复杂,高度依赖全球协同,搞“脱钩”“断链”只会造成一损俱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科技脱钩”将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一个数量级”。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A.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B.总体上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C.降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D.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6.(2022·全国卷)澜湄合作机制成立6年多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围绕水资源合作召开部长级会议,成立水资源合作中心,举办合作论坛,开展近60场次技术交流活动,招收培养100多名湄公河青年水利人才,实施包括大坝安全、农村安全饮水、水文监测及预报预警等在内的一系列项目。澜湄水资源合作①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 ②能够推进流域各国务实合作、巩固政治互信③反映流域各国坚持相同的对外交流合作政策 ④有利于增进流域各国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2·天津卷)一部智能手机的问世,集合了芯片、摄像头、高端机床、模具制造等各种精细工艺。高科技产业分工日趋复杂,高度依赖全球协同,搞“脱钩”“断链”只会造成一损俱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科技脱钩”将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一个数量级”。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A.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B.总体上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C.降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D.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8.(2023·安徽滁州模拟)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程度逐步加深。自2020年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指数①顺应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②将消除中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③有利于大幅降低我国金融风险 ④能推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浙江·模拟预测)西方个别国家和政客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但中欧班列国际影响力却与日俱增。2023年1月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事实说明①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②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机遇③我国的“走出去”战略符合各方利益 ④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生产全球化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江西二模)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同比增长4.8%。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增长势头,连续8个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长。这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①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在新时代发展的势头良好 ②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带来发展机遇③我国坚持扩大开放,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④坚持创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四、【课堂总结】(归纳.提炼)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