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1张PPT。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卫太子刘据之祸公孙敬声为人骄奢不奉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此大侠非彼大侠,是汉代的黑社会)朱世安,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请求皇帝让他追捕,武帝允诺。公孙贺历经艰辛,将朱世安捕获移送朝廷,其子之罪将以赦免。孰料朱世安怀恨在心,在狱中上书朝廷,诬陷公孙敬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等事件。于是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 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江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他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到处发掘木头人,并且还用烧红了的铁器钳人、烙人,强迫人们招供。不管是谁,只要被江充扣上“诅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没过多少日子,他就诛杀了好几万人。 在这场惨案中,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都被汉武帝斩杀了。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他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于是,汉武帝就委派江充带着一大批人到皇宫里来发掘桐木人。他们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屋里屋外都给掘遍了,都没找到一块木头。为了陷害太子刘据,江充趁别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大肆宣扬说:“在太子宫里挖掘出来的桐木人最多,还发现了太子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诅咒皇上的话。我们应该马上奏明皇上,办他的死罪。”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太子刘据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诛连,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为巫蛊死了,现在在太子的宫里挖出桐木人,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皇后和我们派去的人都被拦住不报,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了都不知道,奸臣做出这些事,难道太子忘了秦朝的太子扶苏是怎么死的吗?”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向武帝控诉太子,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汉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卫子夫选择了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守门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长安,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不久,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无处逃跑,只好在门上拴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了。 太子有三子一女,其中留名的是史皇孙刘进(即刘询之父),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刘询,又称刘病已,后为汉宣帝。 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说:“子弄父兵,罪当答;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后来,汉武帝派人调查,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从来没有埋过木头人,这一切都是江充苏文等人搞的鬼。在这场祸乱中,他死了一个太子和两个孙子,又悲伤又后悔。于是,他就下令灭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参与此事的大臣也都被处死。 最后,汉武帝越想越难过,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课件25张PPT。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人教版新教材八上三单元第三课知识回顾 刘邦于 年战胜项羽,建立 ,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公元前202汉朝长安西汉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 西汉鼎盛 汉初的统治温故知新(休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为进一步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自学课文思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经济西周秦朝分封制郡县制西汉?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玉2498片,金线1100克)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1.颁布“推恩令”核心内容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2.加强监察,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经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罢黜百家,推行儒学教育诸子百家思想参考:民贵君轻、无为而治、忠君爱国、平等博爱。董仲舒会向武帝推荐哪几项思想?思想大一统措施:汉武帝VS秦始皇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董仲舒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思想文化上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汉代讲学图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王莽篡权东汉建立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东汉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太学官学长安地方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王莽篡权东汉建立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东汉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课件19张PPT。东汉的兴衰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一、“新”朝1、“新”朝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位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 ? ??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瞅准机会,巧妙地伪装自己,在朝廷内外博得了好名声。王莽对母亲更是体贴入微。朝廷内外,因此都说王莽是孝子。蝗灾之年,王莽却主动捐献100万钱、30顷土地,由国家财政大臣分给灾民。? ? ? ???在一片赞誉声中,王莽担任了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大权。博得了上层贵族阶层的好感;他甚至“大义灭亲”,他的儿子王宇杀了一个奴婢,他当即迫使王宇自杀。于是,人人都说王莽是个公正的好官。? ? 公元1年,王莽党羽一阵鼓噪,说是吉兆,吹捧王莽安定汉室、德比周公,王莽假意推托了一番,也就做了安汉公,公元5年,王莽毒死了年仅14岁的平帝,拥立两岁的宣帝玄孙刘婴当皇帝,自己做了“摄皇帝” 。三年后,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这一年是公元9年。一、“新”朝2、王莽改制特点:托古改制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第一、王莽不切实际地废除了五铢钱,盲目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 第二、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厌恶王莽的统治。 第三、禁止买卖奴婢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也未获得民众支持。实际上官僚地主暗中进行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止,因而被处以重罪者的不计其数,更引起了他们的激烈的反对。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卖合法恢复。 第四、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实行五均六管。所谓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所谓六管,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从五均六管政策的内容看,如果认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但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反而给了他们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 第五、王莽食古不化,认为改制后-切都要符合古义。于是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此后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一、“新”朝2、王莽改制特点:托古改制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1、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二、东汉(都城位于旧都长安之东,历史上称其为“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22年,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起兵,23年,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2、光武中兴①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苛的法令,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文教上: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学 “太学”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 “郡国学”。②措施:二、东汉2、光武中兴③影响: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④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二、东汉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1)表现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一方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2)结果: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三、东汉的衰败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三、东汉的衰败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外戚宦官专权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4、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三、东汉的衰败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卫太子刘据之祸.ppt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ppt 补充 东汉的兴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