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唐的兴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时 唐的兴衰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睢阳之战
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
张巡守军不过一千多,而叛军总在几万人。但就这样坚持守了一年。直到一天,张巡接到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派人送来的紧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领兵十三万,来攻睢阳,请他马上援救。
  张巡赶到睢阳,与许远兵合一处,不过六千余人。许远虽官职更高,但知道张巡善兵,就请张巡来指挥守城。虽说双方兵力悬殊,但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了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两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团团围住。形势越来越危急。
  一天晚上,张巡叫士兵擂起战鼓。城外叛军听到鼓声,连忙摆开阵势,准备迎战。等到天亮,却还是没见守军出来。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内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没什么动静,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军紧张了一宿,都倒头睡去。就在这时,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十几名将领,各带领五十名骑兵,同时从各个城门杀出,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顿时大乱,又被守军杀了五千多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出阵指挥时射杀他,但尹子奇平时上阵,总让几个人和他一样的打扮,无法分辨。有一次,两军对阵时,张巡命士兵把一只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叛军士兵拾到这箭,以为城里的箭用光,急上前报告尹子奇。待尹子奇把蒿箭刚拿到手,城头上的张巡吩咐身边的南霁云箭射尹子奇。南霁云一箭过去,正中尹子奇左眼,顿时跌下马来。张巡下令出城冲杀,又打了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未果,反失一目,哪肯罢休。把睢阳围的更紧。城外的叛军越聚越多,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到后来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还断了粮食,士兵们连树皮、茶叶和纸张都吃,一个接一个饿倒。 无奈之下,张巡只好派南霁云带领三十名骑兵重出重围,向临淮(今江苏睢宁西北)守将贺兰进明借兵。
贺兰进明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但他爱惜南霁云勇猛,召集手下设宴招待南霁云,想留下南霁云为自己所用。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借兵,哪里有心吃饭?他咬下自己一个手指,流着眼泪说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留下根手指作为来此的见证。 南霁云离开临淮,又从别处借兵三千,回到睢阳。被叛军发现,一场血战之后,才进了睢阳。张巡和许远知道没有借到兵,两人反复商量后,认为睢阳乃江淮屏障。为阻止叛军南下,惟有死守睢阳。
城里粮食没了,就吃树皮,吃战马,连麻雀老鼠也吃完了。城里所有的将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无希望,也没有一个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饥饿又没有外援的恶劣情况下,守城的将士们已失去战斗力,眼睁睁地看着叛军翻墙入城,却没有一个人有力气起来抵抗,睢阳城终于陷落。
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人宁死不屈,均被尹子奇杀害。但尹子奇也在之后不几天便被唐军打败,全军覆没,尹子奇被杀示众。十二月,天下暂告平定,唐肃宗追封死难的功臣。后来,到唐僖宗时,又将张巡、许远、南霁云的画像移入凌烟阁,供后人祭典。
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祭侄季明文稿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 史思明 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共30张PPT)
618年,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前期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阅读书本P88-P92,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唐朝的重大事件及人物

全盛
907年,节度使朱全忠夺权

发展
建立
一、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
617年, 李渊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
618年,唐朝建立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贞观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
2、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景象
3“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资料1.贞观初年,洛阳以东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卷二)
资料 2.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三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
君民关系。
2、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3、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唐太宗李世民时,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
共掌朝政,唐朝之规章法典皆多为其所制。
房氏多谋略,杜氏善决断,是以人称之为
“房谋杜断”。唐太宗时与之商谈国事时,
房氏常出谋划策,但优柔寡断。而杜氏果断
立决,取拾得当。二人齐心协力,搭配
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
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
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
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
黄河发大水了!
1、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2、相互牵制
3、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
4、提高了行政效率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土木工程
审判刑罚 军事警备 祭祀教育 户籍管理 任免官吏
(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1、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2、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3、统治者可以网罗大量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一)关于“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农业)
民族
关系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
使政治比较清明
2、“贞观之治”的表现: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 则 天
史称“贞观遗风”
三、武则天与贞观遗风
四、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求谏;
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开元盛世的总体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1)农业生产: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忆昔》
彩绘牛车
(2)手工业发达:唐朝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
丝织业技术高超;
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巧夺天工的瓷器
唐三彩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莲花碗
唐朝陶瓷业达到很高的水平,邢窑的白瓷像银像雪
,越窑的青瓷像玉像冰。闻名于世的唐三彩融合绚丽,斑驳淋漓。
白瓷盘
唐三彩骆驼彩陶佣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严格。
繁华的长安西市
古代洛阳城
古代扬州城 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
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五、唐玄宗的统治
前期 ———— 开元盛世
唐朝全盛
后期 ————安史之乱———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唐朝由盛转衰
六、唐朝灭亡:907年
(907 年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都开封。 唐王朝 618 年建国到 907 年灭亡,历时 289 年,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
渐趋衰落
恢复并走向强盛
755年
618年
907年
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建立
618年
发展
贞观之治
衰弱
安史之乱
灭亡
907年
鼎盛
开元盛世
小结:
七、五代十国
五代是指 907-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国。
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
一、单选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1年 B618年 C627年 D713年
2、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替高宗处理政事 B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B
C
4、“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相比,主要不 同点是( )
A 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 国力强盛 D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 B 内地兵力空虚
C节度使权利太大 D 杨贵妃导致朝政混乱
D
A(共13张PPT)
唐玄宗执政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763年)
杜 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写了当时唐朝怎样的社会现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原因
杜 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城池残破田地荒芜
返回
杜 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不息
社会混乱
返回
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概括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安史之乱的原因。
过华清宫绝句
朱门酒肉臭
长 恨 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神 鸡 童 谣
链接
过华清宫绝句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返回
奢侈荒淫
神鸡童谣
无名氏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治道挽丧车。
返回
昏庸
返回
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荒淫无道
任人唯亲
返回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节选)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 …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嵑。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贪图享乐
荒政误国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杜甫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
前 期 后 期
唐玄宗前、后期统治对比
励精图治
任用贤能
骄奢淫逸
任人唯亲
“安史之乱”
“ 开元盛世”
“唐得天下,一百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渔阳窃发,四海横流。”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司马光语
“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伏尔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