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7张PPT。社会生活与文化一、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1、社会各阶层地位的提高(士、农、工、商)①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和优待。 (宋)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拜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家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王夫之《宋论》宋朝科举取士宋代御前殿试士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司马光士人地位提高的原因:宋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农:农民。种地为生的人,有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②宋代的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工:各种手工业者,按契约获得工钱,相对自由。③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材料一:宋徽宗时,京师富商张家娶了三十多个宗室女。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高宗的吴皇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材料二:宋朝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2、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①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等时间、空间限制。②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③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这些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元宵节3、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端午节——中秋节 欢欢喜喜过大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 日 请找找诗中反映了北宋过年的哪些习俗?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习俗吗?①燃放烟花爆竹②家人一块喝屠苏酒辟邪③大门上更换新桃符4、都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里有“勾栏”,“勾栏”中有“看棚”。 “瓦子”是综合的娱乐场所,节目最吸引人的是杂剧。资料:东京(今开封)的瓦舍遍布东西南北四城,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每座瓦舍中有十座“勾栏棚”,多的达50余座(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南宋中期,临安城内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以北瓦规模最大,有勾栏13座。城外有瓦子20座。傀儡戏铜镜丁都赛戏曲雕砖伎乐俑说唱图宋蹴鞠铜镜宋代相扑图节目: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 ——吴自牧《梦梁录》除了城市中的瓦子之外,民众在街头巷尾或是集市庙会上也能欣赏到艺人的精彩演出。二、宋元文化——宋词元曲◆宋代文人的特点:渗透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常用的词牌有《念奴娇》、《满江红》等。很多宋词中都体现了关心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的主题。宋词宋词的四大代表人物: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赤壁怀古》 版本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辛弃疾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诗能文,尤善填词,殊不知她还能作画,其《琵琶行图》直到明朝还被人收藏,而且她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游戏也十分精通,玩起来游刃有余。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宋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词中千古流传的佳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调?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沈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 声 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其他词人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贺 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元曲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并从中发掘创作的素材,有的还直接投身于民间文艺的创作。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元散曲合称元曲 。(1)元散曲关汉卿 杂剧源于宋金时代,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它融合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2)元杂剧: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知识链接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①统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经济的繁荣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印刷术的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