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巩固提升(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巩固提升(含解析)

资源简介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声》巩固提升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1.(3分)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发现碎纸屑跳动的高度不同
B. 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C. 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
D. 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振动快慢不同
2.(3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手停止拨琴弦,琴声也停止了
B. 从钟罩内往外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实验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 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D.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3.(3分)年月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课。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借助电子设备便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
A. 重力 B. 空气 C. 热量 D. 磁场
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可以使音叉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演奏吉他时用手指按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5.(3分)(2021.无锡)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6.(3分)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C.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7.(3分)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五音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8.(3分)《古今注舆服》记载:“记里鼓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 B. 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鼓槌传播的
C. 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 击鼓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9.(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大
B. 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C. 广场舞的噪音干扰居民正常生活,是因为音调太高
D.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音色判断瓶中水位高低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0.(4分)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______产生。
11.(4分)端午节赛龙舟,阵阵锣鼓声是锣鼓表面 ______ 产生的,通过 ______ 传到我们耳朵,队员们齐心协力用桨向后划水,龙舟飞快向前,应用了 ______ 原理。
12.(4分)如图,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当水量增多时候,音调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此时的声源是______;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当注入试管内的水量增多时候,吹气时声音的音调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此时声源是______。
13.(4分)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他把一个纸筒底部蒙上橡皮膜,橡皮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小科在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在月球上,该实验 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4.(4分)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如图是航空展飞行表演时的情景,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当飞机队形不变时,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禁止喧哗”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生活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很容易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被沸腾的油喷溅到比开水伤得厉害,是因为油的______比水的高。如图,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根据你的观察,在室内无风时,冰棍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______甲乙。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_______的物理研究方法。

在大课间操活动中排纵队看齐时,如果你看到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那么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同学们在做操,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动车速度是,已知车长,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
15.(4分)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强同学迟到了,走到教室外听到老师正在讲课,就知道是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室外面有较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学校大门外噪声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某时刻显示的数字是,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6分)将下列声现象与对应的声学知识画线连接起来。
听铃声回教室 声音的响度大
鞭炮声震耳欲聋 物体振动发声
教师讲课发出声音 声可以传递信息
上课时关闭门窗以免影响听课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7.(6分)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力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做了“空气对球形物体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表。取
小球编号
小球质量
小球半径
小球的收尾速度
号小球在收尾速度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______ ;
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 ______ 选填“大”或“小”的收尾速度大;
对于号小球,当速度为时,空气阻力 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减小物体所受的流体阻力,有时需要增大物体所受的流体阻力,以下在正常运行或工作过程中需要增大流体阻力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大飞机
B.核潜艇
C.小轿车
D.降落伞
当小球匀速下落时,机械能 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声现象做了一系列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小球弹跳起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听到声音的 _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不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时泡沫小球 ______弹起填“能”、“不能”;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此时如果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泡沫小球 ______弹起填“能”、“不能”;
如图丙,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______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此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为 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9.(6分)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及影响因素。问题:
声音具有能量吗?
声音具有的能量与响度和频率是否有关?
方法:小雨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为一支点燃的蜡烛。
表格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音具有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______
做法 ______ ______
观察内容 ______ ______
评估: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______。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0.(12分)小亮想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他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请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发现碎纸屑跳动的高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错误;
B.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感觉到喉头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C.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D.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振动快慢不同,说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错误。
故选:。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音调和响度,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D;
【解析】解:、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手停止拨琴弦,琴弦还在振动,琴声没有停止,故错误。
、从钟罩内往外抽气,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听到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不能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到验证,故错误。
、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幅相同,据声源的远近相同,响度相同,故错误。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钢尺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可以推知真空不能传声。
响度跟物体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振动,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本题通过生活现象和探究小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响度跟振幅的关系、音调跟频率的关系等,这些插图多来自于课本,我们要关注课本插图。
3.【答案】B;
【解析】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借助电子设备便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空气。
故错误,正确。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可解答此题。
4.【答案】B;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声源发出声音,但没有介质传播我们将听不到声音,故错误;
、不同人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正确;
、同一音叉,音调是一定的,用不同的力敲击,是改变响度,故错误;
、演奏吉他时用手指按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解: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分散了,响度变小了.
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故选D.
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B;
【解析】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所以辨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音色不同,故正确;
、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错误;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错误;
、声音在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与击鼓快慢无关,故错误。
故选:。
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音色与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声速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B;
【解析】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和空气这两种物质中,超声波在水中传的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慢,故错误;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正确;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响度太大,而不是因为音调太高,故错误;
、往暖瓶里灌水发出的声音是水面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故错误。
故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此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0.【答案】音色 ; 振动 ;
【解析】解: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振动产生。
故答案为:音色;振动。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该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端午节赛龙舟,阵阵锣鼓声是锣鼓表面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队员们齐心协力用桨向后划水,龙舟飞快向前,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12.【答案】降低 杯子和水 升高 空气柱;
【解析】解: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振动发声;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增多时,音调降低;
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试管中水量增多时,空气柱变短,容易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升高。
故答案为:降低;杯子和水;升高;空气柱。
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摩擦杯口时振动的物体是杯子和水,吹试管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明确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或响度产生的影响。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3.【答案】转换法 不能;
【解析】解: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声音的振动引起胶膜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这里使用了转换法;
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故答案为:转换法;不能。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此题主要考查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基础题。
14.【答案】;;;
地面;静止;
振动;音色;
响度;声源;
升华;沸点;液化;乙;
温度;控制变量;
直线;漫反射;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与秒表和温度计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由图示秒表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和之间,靠近,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由于偏向一侧,所以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停表的读数为; 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向上温度增大,为零上,此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飞机是运动的;
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和该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其它飞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地面;静止。



明确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来辨别。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此题主要考查了音调和响度、音色的区分,减弱噪声的途径,理解乐音三个特征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禁止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此题主要考查升华、汽化、液化现象,抓住固态的碘易升华为气态的特点,液体的沸点特点即可解答。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固态的碘高温下很容易直接升华为碘蒸气;油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 )远远高于开水的温度 (沸点 );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液态小液滴,即白气; 因为冰棍周围的温度较低,气体的密度较大,所以,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升华;沸点;液化;乙。


本题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各个量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是研究的哪个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观察图中的情形,对照相关量,找出变与不变的量就可以判断了。图中水的表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速也是相同的,一个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不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在本题中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时,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温度;控制变量。


此题主要考查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漫反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发生的是漫反射。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同学们在做操,是因为光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故答案为:直线;漫反射。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难度一般。
已知动车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故答案为:。
15.【答案】响度 音色 传播过程中 分贝 ;
【解析】解: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听出哪位老师在上课,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此时的噪声是分贝。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传播过程中; 分贝。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
该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音色的区分,减弱噪声的途径,理解乐音三个特征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16.【答案】解:听铃声回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鞭炮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发出声音,是老师的声带振动发声,
上课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
【解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声与信息、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7.【答案】;
【解析】解:号小球在收尾速度时,小球受平衡力,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对比、号小球,半径相同,号球的质量大,号球收尾速度大,故结论为半径相同时,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
对于号小球,收尾速度为,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直到收尾速度时,空气阻力才等于重力,故当速度为时,空气阻力小于重力。
大飞机、潜水艇、小轿车都是流线型设计,减小流体阻力,从而节省能源,而降落伞,增大半径从而增大受力面积,以此增大阻力,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当小球匀速下落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而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则小球的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大;小于;;减小。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阻力的大小;
分析、号数据,得出收尾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当速度小于收尾速度时,物体没有达到平衡,处于加速阶段,阻力小于重力;
根据各装置的形状分析;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此题是阅读材料信息题目,主要考查了流体的阻力产生及防止,首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判断影响阻力的因素的实验,并能根据影响因素解决有关问题。
18.【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显示音叉的振动 转换法 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能 不能 音调 次声波;
【解析】解: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因产生时伴随着振动,故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乒乓球在试验中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音叉的振动,这利用的是转换法。
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改变的是振动的振幅,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因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因而从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振幅越大,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强。
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只是听不到声音,但是不影响物体的振动,故小球仍然可以弹起来。
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此时如果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由于此时是真空状态,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使左边音叉发生振动,故此时小球无法弹起来。
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的频率将发生变化,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故此时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过小,低于后,发出的声音就是次声,因而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显示音叉的振动;转换法;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能;不能;音调;次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小于的声音为次声波。
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掌握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19.【答案】3cm 拍动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使用同一个圆筒,保持塑料薄膜的绷紧程度相同,在塑料膜同一位置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解析】解:表格第一列是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所以只需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即可;表格第二列是探究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所以要控制变量小孔距烛焰的距离相同,通过轻拍、重拍塑料膜,比较
烛焰摆动幅度的区别,从而得出结论。
探 究 内 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做 法 拍动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不同
为保证每次实验中声音的频率相同,需使用同一个圆筒,保持塑料薄膜的绷紧程度相同,在塑料膜同一位置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故答案为:;拍动塑料膜;轻拍、重拍塑料膜;烛焰是否摆动;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使用同一个圆筒,保持塑料薄膜的绷紧程度相同,在塑料膜同一位置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拍塑料膜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不同,观察烛焰摆动幅度。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与能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
20.【答案】解:=340m/s,=5100m/s,Δt=0.7s;
设铁管的长度是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①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是== ②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慢0.7s,
则Δt=-=0.7s;
解得:s=255m。
答:铁轨的长是255m。;
【解析】
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传播,一次是空气传播,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经过相同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慢,据此列方程求铁轨的长度。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知道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大于液体中声速,液体中声速大于气体中声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