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二框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课标要求:
1. 践行中华民族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2.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目标:
(一)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道德修养: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责任意识: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二)知识目标:
1.明确历史的发展、国家的成就是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
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
实干创造未来。
教学建议: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图片。
学生思考:图片表达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提示:图片表达了境外间谍窃取我国国家机密、军事机密,人民群众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我感受到当今世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依然存在,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教师: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我们要坚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劳动成就今天
1.观察图片,思考:
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
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教师小结】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阅读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思考:
(1)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
提示: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2)寻找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与同学分享其典型事迹。
提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黄生红,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毛二村村民。他的家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半浅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2岁的黄生红心里萌生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的想法,26年倾尽心力绿化荒山,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绿化带头人,为家乡的大山沟壑披上绿装。
(3)新中国成立后,孟泰、王启民、许振超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查阅相关资料,感悟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提示: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启民是科技界的楷模,他处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无私利之心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许振超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们身上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教师小结】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实干创造未来
1.阅读材料,思考:
从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从“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到“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沈良都是其中的功臣之一。历经30年,他从一名技校学徒,成长为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国工匠”。
在参与我国高性能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神光Ⅰ”重大专项的研制过程中,高精度伺服反射镜架达不到2角秒(24小时内偏移不可超过0.00056度)的精度要求,误差甚至高达10角秒。沈良诊断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变速箱上。他拆开变速箱,将里面的齿轮拆下,用自己做的特殊工具重新研磨、装配,消除了齿轮间隙,精度终于达标。
“做起镜头来,我可以连续12小时待在车间,感觉就像1小时那么短。”沈良以高超的光学精密装校技术参与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加工、装调。2006年,在完成一汽大众的某个加工任务时,沈良发现德方专家设计的图纸有缺陷,他决定挑战权威修改图纸。沈良改进后的产品达到了良好效果,随即获得德方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1)沈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提示:精益求精、团结协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
(2)你怎样理解工匠精神
提示: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②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③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④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3)大国工匠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实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教师小结】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课堂小辩论
阅读教材P111“探究与分享”,将全班同学分为甲方和乙方,进行辩论。双方先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各选出三位代表组成辩论小组,进行五分钟限时辩论。
甲方观点: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乙方观点:实践更重要。
【教师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书本知识应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初中阶段,中学生应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为将来参与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3.阅读材料及教材P111“拓展空间”,思考:
2023年4月,第38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2023年4月21日至23日,第3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金华之光文化广场举行;2023年4月23日,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4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岳阳平江颐华学校开幕。
(1)全国各地纷纷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此你有何感想
提示:我们要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面对习近平主席回信中的期望,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报效祖国。
【教师小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明白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了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我们青少年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担负起历史重任。
青春寄语: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板书设计: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40分)
1. (跨学科·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中国需要铁路,詹天佑来了;中国需要“三弹”,钱学森、钱三强、于敏来了;中国需要核潜艇,黄旭华来了;中国需要“天眼”,南仁东来了;中国需要粮食,袁隆平来了……读完上述信息,你的感受有( A )
①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②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③要以执着的信念、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④国家今天取得的成就完全依赖于这些功勋人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 设计的服装,新颖时尚;手中的焊枪,焊花飞溅;娴熟的护理,规范专业……这是某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展示活动的场景。这些学生走进社会后,就业前景光明。以下不.属.于.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的是( A )
A. 多学习技能傍身,必成国家栋梁材 B. 岗位没有贵与贱,都是光荣劳动者
C. 成才道路有多条,苦练本领很重要 D. 各种人才都是宝,社会发展少不了
3.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这告诉我们( D )
①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把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
④要继续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如图给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②节约粮食关系个人美德修养,又关系国家安全
③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
④要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 非选择题(10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劳动最美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感悟劳动之美】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劳动的民族。在《诗经》里,我们可以重温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劳动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1)阅读上述材料,分享你对劳动的感悟。(6分)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③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6分,每点2分)
【破解劳动之惑】
(2)甲和乙的观点分别反映出当前在劳动教育和就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2分)请你就她(他)的观点,分别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她(他)走出认识的误区。(4分)
存在的问题:①甲的观点反映了她缺乏自立能力,劳动意识淡薄。
②乙的观点反映了他缺乏艰苦奋斗的美德,沉迷于网络游戏。(2分,每点1分)
建议甲:①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等。(2分,每点1分)
建议乙: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早日走上工作岗位。②学会理性上网,对上网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请他人进行监督等。(2分,每点1分)
【追逐劳动之梦】
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用体力和汗水去收获;工业文明时代,机器化大生产让劳动更加高效;信息化时代,劳动则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制造”到“智造”,不难发现,劳动者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劳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
(3)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打算如何做?(4分)
①发扬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②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③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等。(4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本课时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辩论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哪个重要时,教师给予明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为国家作贡献应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本课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明确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时,道理讲述不够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