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月 日课 题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的热情。教学重点 探究升华的过程,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法 分析法 对比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材 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 新授课 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补充一、新课导入 展示框架,提出问题: 思考: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学生思考交流) 小结: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变化。 那它的变化是怎样的呢?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它。(教师板书: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化的概念 活动:观察碘的物态变化(教师播放碘的物态变化的视频实验) 现象:在给固态碘颗粒加热过程中慢慢变成紫色的气态碘;当气态碘冷却以后又变成了固态的碘粉末,附着在了试管壁上。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板书) 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板书) 知识点二: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 1.箱子里的樟脑丸,过几个月,为什么会变小或消失? 原因: 2.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这是为什么? 原因: 3.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原因: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4.雾凇、霜的形成。 (教师讲解雾凇、霜的形成并归纳) 5.灯泡为什么会变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原因: 知识点三:升华、凝华的应用 1.干冰:二氧化碳(CO2)的固体 ,容易升华,有致冷作用。 讲解:(1)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讲解:(2)舞台烟雾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2.想想议议: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大致过程:地表的水一部分流到海洋,一部分蒸发到空中。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到空中,空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云,云层加厚,又变成雨、雪等降落到地表。水就是这样在地表、海洋、空中循环运动,永不停止。 三、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框架进行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2.下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图:春天冰雪熔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3.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B板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 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过程放热 作 业 布 置 1.请完成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题。 2.请完成相应的巩固测评。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