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意识。【教材学情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第三单元《文明与汉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框。本课主要是通过我们对晚会节目的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们通过成为做人道理、传统美德故事的宣传者,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传承中华美德。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随着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在活动中不断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道德修养: 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法治观念: 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健全人格: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重点】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学习方法】任务式学习学习任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任务背景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 播放亚运视频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观看视频 认识视频中的特色文化因素,感受到新时代中华文化绽放了新的生命力 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任务过程 任务驱动,设计方案 习中华文化,扬传统美德 (一)教师提出任务: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做导演,你能否向杭州亚运会学习,准备一个晚会来讲述淳安故事,宣传淳安文化呢?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是2个传统文化组,2个革命文化组,社会主义现金文化组,传统美德组,,分组设计节目,要求 1.有淳安文化元素 2.体现文化自信 3.反映传统美德 4.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并且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 1、简述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中华文化的价值是什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是什么?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在学生展示组内成果时,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落实 立文化自信,谱中华篇章 对节目设计者进行提问:你在设计节目时,坚持的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节目会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吗?有信心的原因是什么?引出文化自信 (二)教师联系现代多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节目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坚持文化自信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主动设计节目。 学生领取资料包,并且在评价量表的引导下对节目进行设计 组内分配任务,在形成结果后,由组员共同完成节目设计任务,一名组员展示成果,一名组员进行介绍。 展示活动成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点的落实 在节目设计时体现文化自信,总结节目设计经验,认识到我们应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以学习任务推进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扎实达成学习目标。 从节目展现的淳安文化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特点。 由学生节目的共同点——淳安文化,引出文化的重要性这一重点问题。 对于难理解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法,使学生自主突破,易于使学生完整掌握。评价任务 展示评价量表,师生共同对学生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量表将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分步骤逐项落实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任务成果 展示节目单 运用本课知识,请导演们总结你们各自的节目,并总结成《导演:我的晚会》 展示节目单 让学生有所收获,增强本课的记忆任务拓展 主题升华 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宏伟远大的理想 帮助学生建立家国意识,民族意识,乡土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