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法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法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凝聚价值追求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本课所依据的课标核心素养目标是责任意识,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学情分析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经过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本课内容旨在加大对中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责任意识: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构筑中国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预习 展示本节预习清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知识脉络。 学生根据预习清单,自主学习,圈画出重点问题。 学生通过自习,做到对本课的知识心中有数,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阅读材料,初步感知本课课题 1.学习任务: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学习要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 3.初步了解本课课题。 初步感受为什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一:情境探究 1. 抛出问题: 根据课文探究与分享的材料,分析为什么塞罕坝会发生两次变化?你从这种变化中得到哪些启发? 2. 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探究与分享材料。 3. 总结知识: 通过塞罕坝的故事,我们知道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学习要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做法。 通过塞罕坝的变化,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及做法。
活动二:情境探究 抛出问题:根据课文探究与分享的材料,分析余村走过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些道路有什么不同? 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知识: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学习要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余村的致富之路,理解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重要性。
活动三: 问题探究 1.抛出问题: 《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2.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看书找核心概念。 3.总结知识: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的法治,为生态文明提供保障。 学习要点: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学生通过课本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总结升华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公民个人,我们也应坚定不移地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我们的个人力量。 充分感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课堂练习 6道选择题+1道材料题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重在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需要学生接纳并内化为一种价值认同,秉持敬畏之心,才能去善待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