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定位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属于中华一家亲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本课主要由: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部分组成。第一目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等问题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但是,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部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思考不深。目标确定及教学重难点1.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道德修养: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法治观念: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难点:维护和促进民主团结的做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导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56个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奋进,共同繁荣,共筑美好中国梦。 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简单梳理知识; 通过罗列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明确本课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活动一: 阅读探究 1.布置探究任务: 中华民族的概况、分布特点 、新型民族关系。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查找答案。 3.知识讲解: 素材: 民族分布地图 ① 民族概况(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③ 民族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结合教师展示的民族分布地图,完成探究笔记。 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体会各民族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活动二: 合作探究 1. 布置探究问题: 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 2. 学法指导: ① 多主体、多角度思考; ② 将各个主体、角度构建初步的思维导图。 ③ 请结合实例分析。 3. 知识讲解: ① 政治方面: 素材:社区“邻里和睦一家亲”主题活动;深圳对口扶贫新疆。 知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 经济方面: 素材:西部大开发战略;各地特色旅游经济。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人才、管理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③ 民生方面: 素材:教育扶贫;职业教育培训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④ 文化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1.讨论问题: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小组合作:根据教师引导,小组设置记录员、发言人,讨论探究并在学案上初步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 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三: 感悟践行 探究问题:有同学认为,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跟其他人无关,你认为呢? 思考探究:作为青少年,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你应该怎么做?(多角度思考) 知识讲解: ① 意识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 行动上: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 责任上:自觉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宣传民族政策,自觉与分裂民族的言行作斗争;(义务+宣传+斗争) 1. 讨论问题:青少年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做法。 2.小组合作:根据教师引导,小组设置记录员、发言人,讨论探究并在学案上初步完成答题思路。 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明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总结深化 情感升华 【知识总结】 【情感升华】 我们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牢记嘱托,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维护者;自信自强,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忠实守护者;不负韶华,做共同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勇敢追梦人;凝心聚力,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践行者…… 引导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使命和法定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行动力。教学反思近几年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素材,举例说明党和政府是如何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少数民族的认识,感受民族地区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激发爱国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