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课时页)课题 5.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3课时——国家机关的产生 总第15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2.通过学习,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3.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毛泽东 提问: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他是谁?担任过什么职务? 引入:主席是怎样产生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又有哪些职权?现任主席又是谁?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家机关的产生。 思考 分享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1.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思考: 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是怎样行使行使国家权力的? 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园”、 第49页“知识窗”。 提问: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通过审议报告、提出议案、表决等方式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一般在每年的第一个季度召开,会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讨论立法草案、确定重大事项等。 3.播放视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议程。 4.知识窗:国家权利机关的产生。 5.其他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产生。 提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哪些国家机关的人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人是怎样产生的? 6.关注两会之国家领导人。 播放视频:习近平当选。 出示图片:一府一委两院领导人。 7.权利机关监督:报告、表决 提问:会议上为什么要设置这一程序呢? 8.课堂活动: 【活动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阅读教材第50-51页思考: (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怎样实现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2)树立人民是国家主人的理念,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怎样做?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 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2.知识窗: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 “一府一委两院”这样的说法,你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吗? “一府”是指人民政府; “一委”是指监察委员会; “两院”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 察院。 3.活动园: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4.活动园: 出示:有些工作岗位比较特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职时必须穿制服。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穿制服?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必须穿制服? 出示: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制服。 5.阅读角:爸爸的警服。 6.课堂活动。 阅读 思考 分享 阅读 思考 分享 观看视频 阅读认知 阅读 思考 分享 交流 观看视频 识图 认知 思考 分享 参与活动 阅读 思考 认知 阅读 思考 交流 阅读 认知 思考 阅读 认知 识图 思考 分享 阅读 参与活动 通过结合活动园、知识窗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关是怎样产生的,体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初步树立起民主法治意识。 通过“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和权利的行使,让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宪法和法律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课堂小结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课后作业 认识人民对国家权利行使。板书设计 国家机关的产生 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 ↓↑监督 一府一委两院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