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导学】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历史任务
2.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征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6.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8.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9.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10.中国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
11.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结论和意义
【体系构建】
【重难点突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过程
1.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1)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了解)(2)五四运动的意义:①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了②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b.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运用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阶段和法宝
(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革命的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取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特点:“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就所属世界范畴来说,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二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过渡时期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的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贡献
最重要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
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①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成就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初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⑤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⑥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⑦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四、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论述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简答题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2.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如工业生产能力有巨大飞跃,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从1955年的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1)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
(2)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易混辨析】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2.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
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4.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
5.新中国的成立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6.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
17.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地完成了中华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
9.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
10.社会主义改造的本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
【当堂达标】
1.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 )
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
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完全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
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到,经过1949-1952年的奋斗,国营经济已掌握了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尤其是兴建新的大型工业企业的任务,主要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国营经济相对于私营工商业等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材料表明( )
①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国营经济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
④私营工商业与国营经济联系加深,并实现社会主义初步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班学生正在以“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丙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丁同学: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6.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毛泽东说,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材料表明( )
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没有借鉴意义
②我国结合具体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
④中国和苏联之间产生了路线和方针方面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阆,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这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仅用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当下写了出来。“一唱雄鸡天下白”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关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人这样描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成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
C.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D.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0.从1956年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上述变化( )
①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③彰显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④汲取了党关于中国革命时期的先进经验和智慧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分析】背景素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有两问,第一小问属于简答题,结合教材回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第二小问是原因类试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的原因。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可联系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②: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联系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关键词③: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联系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①从根本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初步展现。③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⑤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注意结合材料提取信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联系工业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②:钢产量、发电量、原油产量、原煤→可联系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对人民生活的要求;
关键词③:汽车产量的增加→可联系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人民群众的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①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历史,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走不通)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⑤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曲折,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大闭幕
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知识,问题指向“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属于论证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意义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可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②: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
关键词③: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关键词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可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易混辨析】
1.正确
【详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发生了变化,这些是属于生产关系中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故说法正确。
2.错误
【详解】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封建制度没有被推翻,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故本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依据教材内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本题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故原命题错误。
6.错误
【详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故本题说法正确。
7.正确
【详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说法正确。
8.正确
【详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其一便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故题中观点正确。
9.错误
【详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题中观点错误。
10.正确
【详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本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当堂达标】
1.A
【详解】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在第二位。
②:1949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②排在第四位。
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故③排在第一位。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斗争有了主心骨,故④排在第三位。
故本题选A。
2.A
【详解】①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课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正确。
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但不可能完全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②错误。
④: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完全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B
【详解】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①③正确。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错误。
④: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社会主义革命不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经过1949-1952年的奋斗,国营经济已掌握了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表明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明确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②错误。
③: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主要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表明国营经济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③正确。
④:材料主要说明国营经济的地位作用,没体现其与私营工商业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C
【详解】C: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甲表述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丁表述正确,C符合题意。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甲表述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乙表述不准确。A不选。
B: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乙表述不准确。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丙的说法不准确,B不选。
D: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丙的说法不准确;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丁表述正确。D不选。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④:1953年6月-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④符合题意。
②: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C
【详解】②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我国结合具体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③符合题意。
①: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值得借鉴,而教训要引以为戒,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表明如何正确对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体现中国和苏联之间产生了路线和方针方面的矛盾,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②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④符合题意。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不符合题意。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C
【详解】A:材料的主旨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A与题意不符。
B:当时世界各国对新中国成立并不是普遍认同和接受,部分国家并不看好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B不符合史实。
C:材料中描述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表明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C正确且符合题意。
D:新中国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非彻底改变世界政治格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②③:从1956年到1966年是社会主义眼辛探索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彰显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②③符合题意。
①:上述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文才能救中国,①不符合题意。
④:上述变化汲取了党关于中国建设时期的先进经验和智慧成果,而不是革命时期,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