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
1.明确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
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问题导学】
1.改革开放的进程P31--P33
2.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P34-P35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P35-P37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8
5.要坚定四个自信P38--P41
【体系构建】
【重难点突破】
1.改革开放的意义(四个改变、三个伟大飞跃、重要法宝、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变“四个面貌”、迎来3个“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含义:(略)。
(2)重要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科学内涵: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重要意义: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本质特征
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③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来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如何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重要意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与要求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①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简答题练习】
1.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相互“怎么看”的问题。是正视还是斜视 是仰视还是俯视 关于这个话题,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席话引起了人们广泛共鸣。“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昔日的“老土”已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等全方位的变化,筑牢了中国自信的坚实基石,给予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的理由。
2.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的巨变有力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已是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请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予以评析。
【易混辨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2.“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这启示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4.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表现。( )
5.制度竞争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成就取得的根本成就。( )
8.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世界人民的面貌。( )
9.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
10.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结构基本形成。(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当堂达标】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1980年,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新中国史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不同历史方位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的正确顺序是( )
①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③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④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①——④ D.②——③——④
3.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小明同学搜集了1984年的一些资料信息,如下表所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出( )
1月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②农村开始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④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大江大河》讲述了在1978年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瑙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视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②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若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大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2013年,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积极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④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部署,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回望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发展完善
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应对风云变幻和挑战的重要法宝
④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社会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面漫画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建设现代化
②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③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9.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45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③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面貌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197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超10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1978年,贫穷是大多数中国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上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①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人民能够“平视世界”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人民能够“平视世界”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人民能够“平视世界”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人民能够“平视世界”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1)①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了全人类。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最大的优势,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治理中体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只是中国取得进步的其中一个原因。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故本题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这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故题中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题中观点错误。
4.正确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故题中观点正确。
5.错误
【详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故本题说法错误。
6.正确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故本题说法正确。
7.正确
【详解】本题属于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成就取得的根本成就,故本题观点正确。
8.错误
【详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没有改变世界人民的面貌,因此本题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故题中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 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 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题目观点错误。
11.正确
【详解】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故题中观点正确。
【当堂达标】
1.B
【详解】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①说法正确。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说法错误。
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
④: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2.D
【详解】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我们党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②排第一。
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处于一穷二白的现状,我们党确定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故③排第二。
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我们党确定了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故④排第三。
①:我国要推行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故①排除。
正确顺序是②——③——④。
故本题选D。
3.A
【详解】①③: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①③正确。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错误。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A
【详解】①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若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①②符合题意。
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③说法错误。
④: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D
【详解】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部署,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②④符合题意。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①说法错误。
③:2022年,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积极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6.D
【详解】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①排除。
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是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②错误。
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风云变幻和挑战的重要法宝,③正确。
④:回望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社会活力,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②③:由漫画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
①:“就能”二字夸大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建设现代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其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①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8.A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入选。
B: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B不选。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C错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D不选。
故本题选A。
9.D
【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的看法是错误的,①排除。
②:试题考查的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因,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强调了改革,应该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况且“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强调的是要求或者措施,而不是“原因”,②排除。
③④: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④正确切题。
故本题选D。
10.B
【详解】①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①④说法正确。
②: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