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贵州)2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2.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立刻产生大量气泡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白光C.若a处粉末是镁粉,b处会出现白雾D.若a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4.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氢气变成液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5.生活中常遇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6.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 )A.加肥皂水 B.加热煮沸 C.木炭吸附 D.加氯水消毒7.21世纪初的某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期间某部队用装有碘化银(化学式为AgI)实施人工降雨,碘化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5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1分)8.某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时需要量取14mL蒸馏水,则他应该选用 (填“10”、“25”或“50”)mL的量筒;若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他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如下图方式放置(固定装置略去),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瓶中燃烧得比在乙瓶中剧烈。由此可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 。11.(5分)① 氯酸钾 ②矿泉水 ③二氧化碳 ④液氧 ⑤水 ⑥铁 ⑦五氧化二磷 ⑧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剩余物的固体属于混合物的是 ;纯净物的是 ;化合物的是 ;单质的是 ;氧化物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2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1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C装置可制取氧气,请说明氧气能用C中的收集装置收集的原因是 。(4)(4分)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1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由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装置如图):(1)产生的气体a与电源的 连接,是 ,该气体能 ,可用 检验该气体。(2)产生的气体b与电源的 连接,是 ,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检验该气体所涉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气体a与气体b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4)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四、计算题(共1题;每空2分,共8分)14.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请你计算:(1)C16HxO9中x= 。(2)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3)“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4)“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A. 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 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A. 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白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若a处粉末是镁粉,b处会出现白烟,故错误,符合题意;D. 若a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在加热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拨: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现象分析。3.答案:C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A、 红磷燃烧时,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不符合题意;B、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为防止瓶内气体逸出,应快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不符合题意;C、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符合题意;D、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拨:A、根据燃烧时打开止水夹会使气体逸出分析;B、根据为防止气体逸出要快速伸入红磷分析;C、根据测氧气含量需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收入D、根据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4.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物质的三态的变化实质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是物理变化。故 氢气变成液氢的过程中就是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氢分子大小没有变化,分子数目没有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符合题意的是B,不符合题意的是ACD。故答案为:B.点拨:物质的三态的变化实质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来解答。5.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是指元素;故选B。点拨:根据食品成分中多指元素成分分析。6.答案:B知识点:硬水与软水解析:A. 加肥皂水能区分硬水与软水,不能软化硬水,故不符合题意;B. 加热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又可以杀菌消毒,故符合题意;C. 木炭吸附,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不能软化硬水,故不符合题意;D. 加氯水消毒,不能软化硬水,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拨: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煮沸。7.答案:A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碘化银(化学式为Ag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1。故答案为:A。点拨: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8.答案:25;偏小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解析:量筒规格选择,要大于等于所要量取体积,且最接近所要量取液体体积,故答案为:25mL量筒;量筒读数俯大仰小,真实体积俯小仰大,若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体积偏大,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小,故填:25;偏小。点拨: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9.答案: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解析:甲、乙两瓶木条都能复燃,说明氧气能助燃;木条在甲瓶中燃烧得比在乙瓶中剧烈说明其内氧气量大,乙中燃烧的不旺说明其内氧气量少,因此可判定乙瓶氧气有损失,由于瓶口向下,说明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点拨: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及助燃性分析。10.答案:水分子;汞原子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金属汞是单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金属汞的构成粒子是汞原子。点拨: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11.答案:②⑧;①③④⑤⑥⑦;①③⑤⑦;④⑥;③⑤⑦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① 氯酸钾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② 矿泉水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③ 二氧化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④ 液氧是液态氧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⑤ 水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⑥ 铁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⑦ 五氧化二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P、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⑧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剩余物的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③④⑤⑥⑦;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③⑤⑦;属于单质的是④⑥;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⑤⑦。点拨: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分析。12.答案:(1)酒精灯;试管(2)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满,否则,则说明氧气未满(3)氧气不易溶于水(4)E;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1)仪器的名称:a为酒精灯,b为试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应选用的装置是A,该化学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满,否则,则说明氧气未满。(3)C装置可制取氧气,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能用C中的收集装置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4)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E,因为铁燃烧会放热,生成物稳定温度高,会使集气瓶炸裂。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点拨: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反应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分析。13.答案:(1)正极;氧气/O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2)负极;氢气/H2;可燃性;(3)1:2;(4)氢、氧元素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文字表达式解析:(1)a管中气体体积小于b管,则a管产生气体为氧气,与电源正极连接,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利用带火星木条检验。(2) 产生的气体b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该气体具有可燃性,氢气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表达式为 。(3) 气体a(氧气)与气体b(氢气)的体积比为1:2,电解水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点拨: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氧气和氢气的性质,以及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14.答案:(1)18(2)43(3)4∶3(4)40.7%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1)“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354=12×16+x+16×9,解得x=18.(2)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16+18+9=43。(3)“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4∶3。(4)“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40.7%。点拨:(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2)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3)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4)“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60分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0(26.7%)主观题(占比) 44.0(73.3%)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8(57.1%)主观题(占比) 6(42.9%)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填空题 4(28.6%) 11.0(18.3%)实验探究题 2(14.3%) 27.0(45.0%)计算题 1(7.1%) 8.0(13.3%)单选题 7(50.0%) 14.0(23.3%)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 难易度 占比1 普通 (64.3%)2 容易 (28.6%)3 困难 (7.1%)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1 水的组成 11.0(18.3%) 132 物质的微粒性 2.0(3.3%) 103 文字表达式 11.0(18.3%) 13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3.3%) 45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8.0(13.3%) 146 物质的简单分类 5.0(8.3%) 117 电解水实验 11.0(18.3%) 138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0(33.3%) 2,9,129 元素的概念 2.0(3.3%) 510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3.3%) 711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0(3.3%) 112 硬水与软水 2.0(3.3%) 613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8.0(30.0%) 8,1214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0(3.3%) 315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27.0(45.0%) 12,1316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8.0(30.0%) 2,1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