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教材设计: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学习目标:
1.分析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欣赏视频“回家的路”自主思考总结家庭的含义,从四个方面明确与理解家的意义。。
2.通过孝亲敬长故事分享,从两个方面总结孝亲敬长的必要性,分析新闻事件,借助合作探究,从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出孝亲敬长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体会家的作用。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懂得孝亲敬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图片导入+问题激疑
老师出示家庭一词的英文图片,借助图片进行关系梳理并出示问题:
你家里有几口人?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的家庭关系?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引入本课课题。)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分析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欣赏视频“回家的路”自主思考总结家庭的含义,从四个方面明确与理解家的意义。。
2.通过孝亲敬长故事分享,从两个方面总结孝亲敬长的必要性,分析新闻事件,借助合作探究,从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出孝亲敬长的行动。
(二)执行评价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环节一:生命的居所(本环节对应目标一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
小明:“家只是我们居住的房子”。
小红:“家是心灵栖息的地方”
你怎么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请组内辩论。
要求:
1.组内必须有正反方辩手,全员参与。
2.观点表述清晰,理由充分,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辩论。
3.获胜一方作总结发言
多媒体播放视频“过年,回家的路”
自主思考:
你有没有见到视频中类似的场景?
过年时刻不忘回家,这反映出在中国人眼中家代表了什么?
要求:
1.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表达思路要清晰,语言简明扼要。小结:
请一组的“亲情观察员”为大家系统归纳家的意义。
笔记区:
环节二:百善孝为先(本环节对应目标二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
故事分享会
分享你知道的孝亲敬长故事
要求: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故事分享,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主思考:
1.从时间方面,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2.从文化、法律两个层面阐述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要求:
1.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表达思路要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小结:
二组的“亲情观察员”为大家系统解读“孝亲敬长”的原因。
笔记区:
感恩母亲,爱在行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而又沉静伟大,那就是母爱。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临朐县各学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其中XX学校通过爱的表达、爱的陪伴、爱的礼物、爱的行动“感恩四部曲”,开展了“感恩母亲,爱在行动”母亲节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合作探究:
1.举办感恩活动的目的在于什么?
2.我们该如何做出行动,孝亲敬长?
要求:
2分钟后,小组抢答,注意是两个问题。
小结:
三组的“亲情观察员”为大家系统总结“孝亲敬长”的做法。
笔记区:
(三)迁移应用,提升素养
当堂检测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弘扬“孝心”的故事。下列历史典故体现“孝心”的是( )
①花木兰代父从军 ②愚公移山 ③王祥卧冰求鲤 ④精卫填海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常回家看看”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作为条款写进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这说明孝亲敬长( )
A.这一传统美德只要有法律保障就一定能发扬光大
B.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C.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要从现在开始
自我建构,领悟内联
请大家梳理本课所学,绘制知识结构图,并在组内展示。
(五)践行升华情感,学评合一
【活动主题】:中国的“家”文化
【活动目的】: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加深对于家的理解。
【活动内容】:
1.【一字多写】: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小组合作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2.【同义匹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中华文化中家有那些意义。
随堂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诗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
A.家庭成员间因血缘关系而没有任何矛盾
B.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家中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D.回到家中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2.“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小小企年纪就主动分担家庭重任。白天,她认真读书;晚上,帮妈妈烧烤……在家庭情况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她的成绩依然保持年年优秀。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分担家庭责任
B孝敬父母只要成绩好就行,其它次要
C.孝敬父母就要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
D.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看”纳入法律规定,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这一规定告诉我们孝亲敬长( )
①是子女的道德义务,更是法律义务
②不仅要求子女在物质上赡养,还要精神上安慰
③只要有法律保障就一定能人人做到
④就是要求子女做到对父母处处尊重、事事顺从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一度刷屏。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牵着妈妈齐心的手陪妈妈散步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母亲的孝敬之心。下列家训中能体现中华“孝道”的是( )
A.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B.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C.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D.人悔不要抱怨,人羞不要数说
5.近年来,有些年轻人购买住房时遵循“一碗汤距离”的原则,即和父母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给父母送过去刚好不凉”,从而能够保障“常回家看看”。这些年轻人的做法表明( )
A.赡养父母,是所有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B孝亲敬长要对父母百依百顺
C.孝敬父母,精神上的慰藉更加重要
D.孝敬父母体现在点滴行动中
二、材料分析题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父母给我们一个家,让我们在那片蓝天下成长。成熟的臂膀给了我们飞翔的欲望,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是爱的流淌,暂时的离别是开始的梦想,只要你记住,你的根扎在这里,你努力升高,是为了扎根扎得更牢…...
材料二:
(1)【感悟】材料二中孩子和母亲间的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一传统美德?
(2)【分析】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分析“直到有一天,当你想要飞出那顶房檐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衔一口泥,叼一根草,替父母补一补巢。”说明了哪些道理?
(3)【沟通】现实生活中,你将怎样建立与父母的和谐关系?(至少3点)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D
6.(1)孝亲敬长。
(2)①法律角度: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要积极履行法定义务。
②道德角度:孝亲敬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公民要传承传统美德。
(3)①主动与父母沟通(多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的情况)。
②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
③认真学习。
④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