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政治必修四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设计:第七课 第2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本课中的位置: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习活动设计 (1)议题设置: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题二: 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题二: 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导入视频《戏曲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及文字材料中国戏曲文化虽然很多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向往,但是不免也存在着封建迷信、等级观念和身份差异等糟粕性的东西。议学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结合议学情境,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分析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学生活动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学科内容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评价任务 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内容自评(50%)组评(50%)综合评价交谈(25分)发言紧扣主题,声音较低,与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效交流。倾听(25分)耐心倾听,尊重不同的声音,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25分)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合作(25分)乐于和同学在一起,能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一)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和视频导入 思考: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这节课我们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研究交流的表现,认真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本册和本课知识结构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个整体把握;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题二: 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幕: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一: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戏曲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种类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1)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发展至今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 ②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汉族戏曲和少数民族戏曲的交流与融合。 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0世纪西方戏剧进入中国,中国在吸收借鉴其有益成果的过程中也走出国门,受到了国外戏迷的欢迎。 (2)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中国戏曲是一个有着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 议学小结: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创新变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博大精深(从横向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 中国戏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这些曲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性格和价值观念。《赵氏孤儿》讲述的是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的故事。《窦娥冤》讲述了孝媳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但被张驴儿诬陷其毒死张父,而被处斩的故事。《锁麟囊》讲述了善良的富家小姐薛湘灵,在出嫁时将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予贫寒女子赵守贞。后薛湘灵遭水灾落难,流落至富户卢家当保姆,发现卢家主母正是当年的贫寒女子赵守贞,赵守贞得知后待其为上宾并结为姐妹的故事。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赵氏孤儿》 体现了守诚信的文化。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窦娥冤》 体现了孝老爱亲的文化。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锁麟囊》 体现了鼓励人们向善的文化。 议学小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小试牛刀 1、下列句子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答案提示: 2、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答案提示: 3、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第二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题二: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问题:中国戏曲文化虽然很多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向往,但是不免也存在着封建迷信、等级观念和身份差异等糟粕性的东西。分析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问题: (1)原因:中国戏曲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如何对待: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要保留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等级观念等糟粕,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戏曲文化。 议学小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3)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题目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学生自主交流,回答问题 。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交流的深刻程度,进行恰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议学情境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入浅出的理解本课时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同步学案》中相关练习 拓展作业: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是很必要的,让戏曲进校园,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倡议书 实践作业:参加学样宣传活动,宣传戏曲文化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反思 重视“引言”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 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整体分析
1、理念的提出 大单元模式是围绕真实性学习任务开展,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学科研究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研究型教学模式。本册大单元教学以6—10个课时为一个大单元
2、实施策略: 部编版2023年高中政治必修一《哲学与文化》教材,根据学科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共设计三个大单元主题内容,贯穿于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方方面面。
3、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本单元紧紧围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展开,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材以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为起点,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单元设计了三课。
4.单元地位 本册教科书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文化观。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如何以此为理论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本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运用。本单元是高中阶段集中讲述文化理论和我国文化建设内容的唯一单元,主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5.单元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把文化自信建立在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础上。 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
6.单元知识结构图:
7.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梳理单元思维导图。
8.单元课时计划 课题/课时7.1(1课时)7.2(1课时)7.3(1课时)内容、规划整体介绍本册教材和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感知本单元的内容,继而学习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及文字材料让学生从“张桂梅和她的同事学生是如何创造与实现价值的?”中 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贯彻落实单元大概念、大问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和生活案例,继续根据当前时政热点材料,让学生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让学生把握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大问题,从核心素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以 品味经典节目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它如此火爆,成为“顶流网红”?夜静思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全场都为其亮灯?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关知识;以“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为前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英雄们的身上都展现出哪些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都有哪些共同特质?把握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题/课时8.1(1课时)8.2(1课时)8.3(1课时)内容、规划以“西安用陕北腰鼓秧歌热情欢迎中亚五国元首”为前景材料,分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为什么选择陕北腰鼓秧歌迎接五国元首的到来?陕北腰鼓秧歌这些文化元素来源于哪里?感悟华夏礼仪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民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而言,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引导学生聚焦中国一中亚峰会,领略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目的。以《大使的宝藏家宴》节目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北京卫视策划《大使的宝藏家宴》这档节目有何意义?从中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宝藏主理团是怎样做出中外结合的创意菜促进文化交融的?这对今天的文化发展有何启示?以达到让学生在分析时政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中把握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目的。 以成都大运会的开幕式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满满的中国元素,有没有感觉这是中国一个传统文化的文介晚会?如果大运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否恰当?”和“ 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应该让世界各国文化唱主角哦!”两种观点是否恰当?给我们什么启示? 继而以成都大运会的闭幕式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成都大运会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以达到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目的。课题/课时9.1(1课时)9.2(1课时)9.3(1课时)内容、规划以《觉醒的年代》这部热播电影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化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的目的。以热播剧《狂飙》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电视剧《狂飙》能够大火的原因及对文艺创作者创作的启示;分析《狂飙》电视剧的取材体现文化与时代特点有何关系及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从而达到让学生把握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目的。 以“笑果文化”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导致“笑果文化”出现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及“笑果文化”被罚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以河南卫视打造文化自信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为何这么重视文化自信,河南打造文化自信底气在哪?河南卫视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什么文化充满自信?从而达到把握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9.课时内容安排表: 课时安排课时名称课堂主题学生活动核心素养课时一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小组合作,结合上述议学情境从中感悟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大运会精神的由来,从而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文明”和文化的内涵是一样的吗?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分析分析文化的重要性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二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课时三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它如此火爆,成为“顶流网红”?《经典咏流传》夜静思节目有哪些亮点让全场都为其亮灯?英雄们的身上都展现出哪些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都有哪些共同特质?课时四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为什么选择陕北腰鼓秧歌迎接五国元首的到来?陕北腰鼓秧歌这些文化元素来源于哪里?感悟华夏礼仪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民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而言,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不同国家的音乐所展现出来的特色会有所不同蕴含的文化道理?课时五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北京卫视策划《大使的宝藏家宴》这档节目有何意义?从中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宝藏主理团是怎样做出中外结合的创意菜促进文化交融的?这对今天的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课时六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满满的中国元素,有没有感觉这竟是中国一个传统文化的文介晚会?如果大运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否恰当?”和“ 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应该让世界各国文化唱主角哦!”两种观点是否恰当?给我们什么启示?成都大运会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课时七9.1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学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课时八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狂飙》能够大火的原因及对文艺创作者创作的启示;分析《狂飙》电视剧的取材体现文化与时代特点有何关系及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课时九9.3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坚定文化自信? 小组合作,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导致“笑果文化”出现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及“笑果文化”被罚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以河南卫视打造文化自信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为何这么重视文化自信,河南打造文化自信底气在哪?河南卫视是怎么打造文化自信的?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什么文化充满自信?
10.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共鉴、交锋交融;懂得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1.单元重点难点 (1)什么是文化? (2)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4)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5)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7)为什么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国的要求? (8)为什么 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10)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共鉴、交锋交融;懂得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一书面巩固练习写一篇《青年学生,时代担当,传承文化火炬》的演讲稿在班级出一期《青年学生,时代担当,传承文化火炬》的板报二书面巩固练习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是很必要的,让戏曲进校园,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倡议书。参加学样宣传活动,宣传戏曲文化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书面巩固练习对中国古代的优美诗词进行现代化加工,以更容易被当下年轻人所喜爱、接受的形式呈现 为班级出一期有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的板报。四书面巩固练习你所在的省市有哪些非遗文化?文化自信,非遗文化在指尖传承,争当文化的践行者,写一篇介绍你的家乡的非遗文化文章,让更多的知道为班级出一期有关《文化自信,非遗文化在指尖传承,争当文化的践行者》的板报五书面巩固练习新时代赋予青年更多的机遇,新征程给予青年更多的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实现,中华文化也将更阔步地走出国门。谈谈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出增?请列举三条提纲积极参加社区、学校、班级的实践活动,宣传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话语权,为我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贡献 六书面巩固练习当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吸引着来自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请你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150字的演讲稿。“理”用好外来文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七书面巩固练习人红必网暴?近期挖呀挖呀挖歌曲走红网络,而视频首发者桃子老师虽然初衷是记录生活却也因此爆火,但在此之后,桃子老师却遭到了网暴,大量网友攻击其素颜不好看,导致她吃不好睡不好,非常焦虑。为了停止网暴,保护普通人的利益,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呼吁停止网暴的倡议书。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八书面巩固练习定篇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走青春奉献之路》的演讲稿。要求: 围绕主题,观点正确;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语言言简意赅,字数150-200字。出一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走青春奉献之路》的板报九书面巩固练习当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力量。写一篇以《文化兴则国运兴,青年应当尽复兴文化之责》为主题的演讲稿为班级出一期有关《文化兴则国运兴,青年应当尽复兴文化之责》的板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4张PPT)
大单元主题设计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议题设置
02
活动设计
03
新知导入
04
探究新知
05
板书设计
06
目录
课后作业
08
课堂练习
07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深、透、活)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题二: 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情境 思维导图导入 视频《戏曲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及文字材料 中国戏曲文化虽然很多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向往,但是不免也存在着封建迷信、等级观念和身份差异等糟粕性的东西。
议学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结合议学情境,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分析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
学生活动 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材料分析,小组合讨论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学科内容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学生运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从一般到个别
第三单元知识脉络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什么是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 的功能
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面向世界博彩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第七课知识脉络
一般到个别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中华
传统文化
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当代价值:①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②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③有助于正确谁知和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态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作用: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弘扬和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
中华
民族精神
精华
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
议 题 设 置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题二: 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Part 1
新知讲解
议题一: 从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戏曲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议学情境一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种类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日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议学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说明中国戏曲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议学问题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发展至今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
②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汉族戏曲和少数民族戏曲的交流与融合。
③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0世纪西方戏剧进入中国,中国在吸收借鉴其有益成果的过程中也走出国门,受到了国外戏迷的欢迎。
议学提示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中国戏曲是一个有着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
议学提示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创新变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学小结
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全盘吸收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学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1)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学小结
中国戏曲是一个有着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
(2)博大精深(从横向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京剧
粤剧
川剧
黄梅戏
山西梆子
藏剧
1、结合四大文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什么特点
名称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发源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流域
形成时间 约公元前6000年 约公元前5500年 约公元前3000年 约公元前2000年
传承状况 公元前538年, 巴比伦王国被 并入波斯帝国 的版图。 古老 的两河流域文 明最终湮灭 公元7世纪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国伊斯兰 化,埃及文明中断 公元前1750年左右灭亡,因 外族入侵而消亡 1.汉语言流传至今;2.以传统汉语言写成的古典文献延绵不绝,保存至今;3.由于传统语言及古典文献的保存,其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
源远流长
小试牛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 《尚书》 ,两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多个方面。这说明了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博大精深
小试牛刀
中国戏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这些曲目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性格和价值观念。《赵氏孤儿》讲述的是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的故事。《窦娥冤》讲述了孝媳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但却被张驴儿诬陷其毒死张父,而被处斩的故事。《锁麟囊》讲述了善良的富家小姐薛湘灵,在出嫁时将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予贫寒女子赵守贞。后薛湘灵遭水灾落难,流落至富户卢家当保姆,发现卢家主母正是当年的贫寒女子赵守贞,赵守贞得知后待其为上宾并结为姐妹的故事。
议学情境二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议学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赵氏孤儿》 体现了守诚信的文化。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窦娥冤》 体现了孝老爱亲的文化。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锁麟囊》 体现了鼓励人们向善的文化。
议学提示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学小结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1、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小试牛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2、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小试牛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3、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
小试牛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Part 2
议题二:从国家高度重视戏剧发展中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知讲解
议学问题
中国戏曲文化虽然很多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向往,但是不免也存在着封建迷信、等级观念和身份差异等糟粕性的东西。分析中国戏曲文化出现糟粕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戏曲文化
议学提示
(1)原因:中国戏曲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如何对待: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要保留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等级观念等糟粕,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戏曲文化。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31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多元一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34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国际协调机制
多边主义
和平
35
角度 阐释
对国家发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对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决当代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处理国际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突破提升
角度 价值作用 具体内容
社会 精神纽带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主要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国际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个人 文化需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全面发展 提升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实现人的全面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
突破提升
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
特点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当代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交锋
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碰撞、交锋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主要内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2023秋·辽宁锦州·高三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一精神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倡导“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下列能佐证中国共产党这一精神特质的是( )
①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中国梦助推世界梦,世界各国共同协助推动中国梦
③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沿线各国多元平衡、可持续发展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和合”,“天下为公”,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②:世界各国共同协助推动中国梦不符合实际,②排除。
③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和合”、“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2.(2023秋·山东·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闪亮登场,诗情画意融汇其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时代气息、人文气质浑然一体;火炬“薪火”点燃中国精神,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庄重大气、意蕴深远;金银、铜成套奖牌“湖山”以玉琮为形,方中带圆,雕刻历史画卷,传达着圆方相融、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价值。从中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当反映时代风貌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
④杭州亚运会相关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③④: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火炬、奖牌的设计,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杭州亚运会相关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③④正确。
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错误。
②:材料中未体现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②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2023秋·青海海东·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有5部中篇小说:《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粝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这些获奖作品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
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坚持文艺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④追求作品形式创新,彰显独特的艺术气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③:这些获奖作品都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这启示文艺创作者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波取营养,锐意创新,坚持文艺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①③表述正确。
②: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②表述错误。
④:材料中的作品注重内容创新,通过内容创新增强了作品的魁力,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4.(2023秋·浙江金华·高二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以下校训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A.中国石油大学: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B.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C.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D.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BCD: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厦门大学校训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而“厚积薄发开物成务”、“博学笃行与时俱进”、“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并不能直接体现中华传统美德,ACD排除,B正确。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5.(2023秋·山西运城·高三统考开学考试)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是因为( )
①文物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③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④文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注重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是因为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①③入选。
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不选。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④不选。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6.(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中华书法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人人可学、人人可悟,更让中华民族在“日用”中向更深邃的历史与文化踱步而去、思索而行,让我们通过简单的笔画感受到“过去未去”的温度,倾听到一挥毛笔间、千年文脉存的召唤。据此可感悟到( )
①中华书法艺术由中华民族创造,又在塑造着中华民族
②中华书法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③中华书法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
④只有坚持从中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中华书法艺术由中华民族创造。其魅力,在于它不仅人人可悟可学,更让中华民族在“日用”中向更深邃的历史与文化踱步而去、思索而行,体现了书法艺术又在塑造着中华民族,①符合题意。
②:我们通过简单的笔画感受到“过去未去”的温度,倾听到一挥毛笔间、千年文脉存的召唤,体现了中华书法能为我们提供精神养料,能引导我们通过书法笔画思考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受民族千年文脉,②符合题意。
③: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它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题意并未直接涉及“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不符合题意。
④: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④错误。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7.(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两句将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进现在的歌词中。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抛弃
B.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否认了传统文化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可能性,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而不是彻底抛弃,A说法错误。
B:古诗成功地融进现在的歌词中,说明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B符合题意。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说法错误。
D:材料指的古今融合,不是东西整合,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8.(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特点
B.区域文化构成中华文化,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
C.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日益兴盛
D.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C: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这说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日益兴盛,C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特点”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的是博大精深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D: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不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排除D。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9.(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具有传承性,既一脉相承,其内涵又因时而变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②:中国孝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说明孝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孝文化内涵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说明孝文化具有传承性,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①②符合题意。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孝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选项夸大了其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孝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起作用并不都是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10.(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的场景,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C.文化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D.社会实践本身是文化传播的形式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B: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的场景,体现了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B正确。
AC: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未体现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繁荣,AC排除。
D: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因此社会实践并不等同于文化传播的形式,该说法不科学,D排除。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1.(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能够激发民族的自信心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
④能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②③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2.(2023秋·山东聊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B.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B: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B符合题意。
AC:材料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世界发展中国国家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也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C不符合题意。
作业布置
1.整理知识点
2.完成书面巩固练习
3. 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是很必要的,让戏曲进校园,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倡议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