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一、内容简介本单元将“建设民主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本单元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二、主要观点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探索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的历史进程,阐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合法地参与民主生活。随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增强,年轻一代公民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法治道路的历程,阐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坚持厉行法治,要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2.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树立民主法治等观念,初步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3.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具备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与民主实践。四、课时划分本单元由导语、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组成。每课各设两框。结合教学实际,本单元共安排四课时,每框一课时。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革命传统教育)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教育)3.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法治教育)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法治教育)5.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法治教育)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一、政治认同1.通过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追求。3.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拥护和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国家的情感。二、责任意识1.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2.有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教学重点: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材料展示: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掌管。村里的开销需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思考:“史上最牛公章”体现出了村民什么思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这枚公章与其他财务审核公章不同的是,多了“民主”二字。它的出现应该是当地村民民主意识萌生和发展的产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民主吧!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民主的足音(一)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1.材料展示:材料一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材料二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材料三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教师讲解:“民惟邦本”直接的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政得其民”直接的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以百姓心为心”直接的意思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2.活动:小记者采访:选一名同学担任小记者,采访同学们对民主的看法,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结合平时班级的各种管理,发表对民主的看法。小结: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32,归纳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小结:(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①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②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2)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三)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活动(探究与分享P32):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宪法保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小结: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探究二 新型的民主(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与本质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33):思考: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回答。2.材料展示:2023年3月4日至13日,5 000多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奏响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时代乐章。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保证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比上一届有所提高。三场“代表通道”、三场“委员通道”,42名代表委员接受记者采访;三场“部长通道”,9位部门负责人回应热点关切;两场政协大会发言,26位委员走上讲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271件,建议8 000多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 399件。思考: (1)材料中我国的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情况反映出我国民主的哪些特征?(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让人民充分地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每年两会都开通了类似于“我向总理说句话”的渠道。请你就你和家人或者是社区最为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提示:(1)我国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可就交通、环境、教育改革、卫生医疗中的乱象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小结: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材料展示:让协商民主实实在在“协”以求同,“商”以成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协商民主的成果应该掷地有声,否则就会沦为空谈。思考:你认为如何让“协商民主实实在在”?小结: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活动(探究与分享P35~P36):思考: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为什么说这种制度有利于村民实现基层民主?我国还有哪些民主制度?小结: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③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见课件 本节课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学习“民主的足音”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一目,可从三个方面来学习,即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三个部分都要选取恰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