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的第三首。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教学设计给足了朗读时间,用不同形式进行阶梯式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苏轼的《水调歌头》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问天传统,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主题,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既有一般写月诗词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又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很适合学生品味赏析,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出个性化解读,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学习能力,也能自觉主动参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这样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把握诗词感情。(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也是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抓手。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通过学习这首词,逐步养成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教学准备:1、利用《教师教学用书》,查阅、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2、“赏美”环节,将我的微信头像改为一轮圆月,将微信昵称改为“胡仔”,发了一条朋友圈——“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等点赞、评论不少于30个时,将其截屏并打印出来,制作了一张PPT,给古诗词学习注入现代生活气息。3、下载《春江花月夜》,作为学生自主朗读的配乐。4、下载名家朗诵《水调歌头》的音频,供学生欣赏、学习。5、为了板书美观,课前提前在黑板上用教学圆规画了一轮很模糊的圆月。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PPT呈现一轮圆月。师问:同学们,看到这一轮圆月,你首先会想到中华民族的哪个传统节日?生答:中秋节。2 、PPT呈现: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非同一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读月:师曰:“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这首词。字正腔圆地读学生结合注释及预习,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准字音。有板有眼地读分学习小组朗读,组长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有争议的地方讨论,也可以跨小组请教或请教老师。3、有情有味地读A、热身运动:如果时空可以倒流,你化身为苏轼,请结合注释,把诗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①同桌间结合注释互相表达,标记不理解的诗句。②全班答疑解惑,明确不理解的字词句。③教师出示词的现代美文,指名朗读。听朗读录音教师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次体味诗歌的朗读。配乐朗读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配乐,学生自主朗读,可以沉浸其中摇头晃脑地诵读,也可以表演性朗读,用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方式朗读诗歌。<二>、悟情:师问:罗老师说这首词是写月诗词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试结合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回答,师生互动评价。3、提问小结:明确:“不另类”是因为它和一般的写月诗词一样,表达的无外乎思念亲人之情;“另类”是因为它一反一般的写月诗词的伤感之情,表达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析作者情感起伏变化师问:诗人的情感一直是乐观豁达的吗?生答:不是。师问:那是怎样起伏变化的?PPT呈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读“小序”。“兼怀子由”(2)分析作者情感起伏变化。苦闷---矛盾---豁达---祝愿(教师完善板书)<三>、赏美:师问:作为苏轼的“铁杆粉丝”,请同学们为胡仔的朋友圈“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点赞、评论!(温馨提示:可以从艺术手法、表达的感情、诗句鉴赏等方面评论。)PPT呈现胡仔的朋友圈截屏。教师范例:一帘幽梦: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很有感染力。2、指名展示、互动评价。(三)、拓展延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同苏轼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习了这首词,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1、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铭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流水。--师赠(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六)、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四、教学反思:1、问题创设情境化好处多。给胡适的朋友圈点赞、评论这个环节,给古诗词学习注入了现代生活气息。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思维的碰撞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2、诗歌教学一定要突出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这个环节。3、为了更好地了解苏轼,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既有利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落实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4、课堂小结的两句话很经典,引用的李白的诗句很恰当,师赠的这一句,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喜欢,这更启示我:语文老师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5、不一定非要一上课就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可在必要时再水到渠成地推出,比如在“悟情”环节介绍诗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6、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本人的朗读水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要提高,这就要求在平时一定要重视朗读,加强朗读训练和指导。7、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炼,比如“悟情”“ 赏美”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加强训练。8、上课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不能将思考、讨论等流于形式。9、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实力,“悟情”“赏美”“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表达、答案总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要相信“高手在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