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理实践力)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综合思维)3. 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预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一)、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 无处不在。不同的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等均有差异。所以差异是普遍性存在。(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域分异的表现(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 性的一系列④ ,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2)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 性和 性。2.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 延伸,并随着 而变化。(2)成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3)基础因素: 。3.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 成因: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渐 。(2) 规律:这种分异多沿 变化,又称为 。(3)基础因素: 。合作探究 深度学习学习目标一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完成教材116页探究学习目标二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一)、(二)自主学习教材118页,完成118页活动1、2题。学习目标三 自学检测(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部分后,再完成下列各题)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 垂直分异 B. 地方性分异 C. 经度地带性分异 D. 纬度地带性分异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3.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其分异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山地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规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①—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这种变化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5.③—④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高度 D.光照2021年10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发表主旨讲话时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代表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是( )A.大熊猫国家公园 B.武夷山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 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7.从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向北,经武夷山国家公园,再到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这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读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大陆东侧洋流所在的大洋环流( )A.自南向北流动 B.东侧为暖流 C.呈逆时针流动 D.呈顺时针流动9.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洋流影响下的地方性分异规律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省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从连云港沿该铁路线向西出发,沿途可见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的景观变化,地域分异明显。下图示意第二亚欧大陆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景观变化,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11.鹿特丹的地带性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下图为我国某植物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植物所在地,以及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该地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是( )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西北地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青藏高原,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华北平原,地方性分异规律学习目标四 拓展提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4月3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首次全媒体直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跨越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个国家,迁徙行程3000千米。1.非洲自然带从甲地到丁地的变化,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2.据材料推断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地附近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的原因。3.写出丙地的自然带类型________,并说明其形成原因________。4.指出丁地的自然带类型,并说明该处自然带向北延伸较远的原因。四、课堂测评(见PPT)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课时)答案1-5DDBBA 6-10DACAB 11-12AB学习目标一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加快,最终冰雪消失,赤道雪峰很可能不复存在;也有可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降水增加,积雪量增加,赤道雪峰依然存在。2.从山麓到山顶,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热量条件下降,所以植被呈现热带、温度到寒带的变化;南坡位于迎风坡,海拔较低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由此往上降水减少,景观由雨林变化为阔叶林、落叶林、草甸、寒漠、冰雪。学习目标二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一)、(二)1.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更替方向 主导因素 举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南北方向 热量 我国南北方植被的差异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东西方向 水分 沿海到内陆植被差异2. (1)自然景观变化依次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原因: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2)自然景观变化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原因: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3)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能发生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学习目标四 拓展提升1.由赤道向两极;热量2.乙地。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区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6月份气压带、风带偏北,北部肯尼亚为雨季,水草丰美,11月份开始气压带、风带偏南,肯尼亚进入干季,草木枯姜,所以野生动物迁徙。3.热带雨林带 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岛暖流常年流经,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4.类型:热带荒漠带。原因:受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及东南信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