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期中语文练习卷一、(共21分)1.(6分)写出相应的句子。(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2)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3)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2.(3分)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髀骨(bì) 拮据(jū) 走头无路 不言而喻B.带挈(qì) 勾当(gòu) 根深蒂固 前扑后继C.诓骗(kuāng) 褴褛 (lǚ) 歇斯底里 不省人事D.端详(xiáng) 豢养 (juàn) 面面相觑 茅塞顿开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B.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C.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D.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老王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4.(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经历过______之后,你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_____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应该欣喜若狂。______因为阳光的温暖,还因为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依然站立在前进的路上,依然是_______上进的自己。A.和风细雨 辐射 不是 固执B.风吹雨打 投射 不仅 坚韧C.和风细雨 投射 不是 坚韧D.风吹雨打 辐射 不仅 固执5.(3分)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①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②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③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6.(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B.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依次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C.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D.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二、(49分)7.(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B.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展现了词人的不羁姿态。C.“千骑卷平冈”生动勾勒出一幅千骑夯驰、胯空越野的壮阔画面。D.下片借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8.(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节选自《明史 郑和传》)[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赍(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②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③帝大悦,爵赏有差 ④所历凡三十余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C.全石以为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9.(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韩青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③《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古人割须割发都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④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可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这就是他的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为一朵谎花。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⑤《经世奇谋》中记载的窦仪就有一颗这样的心。当年,赵匡胤攻下滁州,周世宗派翰林学士窦仪去登记滁州府库的货物。赵匡胤派了自己的亲信官吏来取库藏的绢。窦仪说:“您当初刚攻下城的时候,即便把库房里的东西拿空也没有关系,如今既然已经登记为官物,没有诏书就不能拿了。”赵匡胤由此很器重他。而他的心何其“优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心,那么他就会变得很随便、不讲原则,进而失去了规矩、品格。⑥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一旦你脱离了或破坏了它,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所谓守规矩,既指自己守规矩,又指自己守别人、别物该有的规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别人,防止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他物之上。⑦由此可见,规矩就是生命的防线。有了它,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会被拒之于心门之外,进而防止我们误入歧途。(摘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2期,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开头引用钱穆先生和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选文后你得到的启示。10.(6分)名著阅读。《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①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1) (2) 杨志 ② 酒误好汉差武松 景阳冈打虎 ③ ④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11.(13分)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春风过处王畔政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春风过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意在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C.第①段通过对落日、炊烟、小街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村住安详静谧的氛围。D.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物再写到村庄,思路清晰,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变化。(2)你认为第①段“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一句中最应该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3)第⑩段中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4)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三、(50分)12.(50分)作文。微笑,多么温暖的表情。收获鲜花掌声时你不要欣喜若狂,而要用微笑淡然面对,才能把握自我:遇到崎岖坎坷时,你不要消沉沮丧,而要用微笑乐观面对,才能突破自我:在平常的日子里,你也要面对微笑,去发现生活的美好。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期中语文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共21分)1.(6分)写出相应的句子。(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人不寐,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3)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4)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答】(1)蜡炬成灰泪始干(2)羌管悠悠霜满地 (重点字:羌)(3)又恐琼楼玉宇(4)玉盘珍羞直万钱(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2.(3分)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髀骨(bì) 拮据(jū) 走头无路 不言而喻B.带挈(qì) 勾当(gòu) 根深蒂固 前扑后继C.诓骗(kuāng) 褴褛 (lǚ) 歇斯底里 不省人事D.端详(xiáng) 豢养 (juàn) 面面相觑 茅塞顿开【解答】A.有误,“走头无路”的“头”应写作“投”;B.有误,“带挈”的“挈”应读作“qiè”,“前扑后继”的“扑”应写作“仆”;C.正确;D.有误,“豢养”的“豢”应读作“huàn”。故选:C。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B.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C.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D.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老王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在“被盗”后面添加“的问题”;B.有误,语序颠倒,将“辉煌”放到“的战绩”前面;C.有误,成分残缺,“远见”应改为“有远见”;D.正确。故选:D。4.(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经历过______之后,你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_____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应该欣喜若狂。______因为阳光的温暖,还因为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依然站立在前进的路上,依然是_______上进的自己。A.和风细雨 辐射 不是 固执B.风吹雨打 投射 不仅 坚韧C.和风细雨 投射 不是 坚韧D.风吹雨打 辐射 不仅 固执【解答】第一空,“和风细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风吹雨打”指遭受风雨摧残,也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或严峻的考验。这里说的是严峻考验之后的伤痕累累,选用“风吹雨打”。第二空,“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投射”指光线等射向某一表面上。这里是说阳光照射在脸上,选用“投射”。第三空,“不仅”表还有其他的条件,“不是”表选择关系。这里选用“不仅”。第四空,“固执”多指坚持成见。“坚韧”指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这里是褒义语境,选用“坚韧”。故选:B.5.(3分)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①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②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③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解答】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中的句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思是“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黄河水奔腾而来时,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其次才是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故②在③前面。“不复回”对应“永不回头的姿态”,故①句应放在最后。故选:B。6.(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B.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依次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C.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D.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解答】A.有误,“家母”是谦称。不是敬称。BCD.正确。故选:A。二、(49分)7.(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B.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展现了词人的不羁姿态。C.“千骑卷平冈”生动勾勒出一幅千骑夯驰、胯空越野的壮阔画面。D.下片借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ABC.正确;D.有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力疆场抗击外地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故选:D。(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答案:(1)D(2)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8.(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节选自《明史 郑和传》)[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赍(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显示 ②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带领 ③帝大悦,爵赏有差 封爵 ④所历凡三十余国 总共,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C.全石以为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显:显示。②句意为: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将:带领。③句意为: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爵:封爵。④句意为: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凡:总共,共。(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以”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句意为:依次走遍了各国;以:按照。A.句意为:想挖洞进去以从后面攻击他;以:来。B.句意为: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C.句意为:石潭以一整块石头作为底;以:把。D.句意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以:因为。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造,建造。修,长。广,宽。句意为: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结合内容可知,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句子是: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答案:(1)①显示;②带领;③封爵;④总共,共。(2)B(3)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4)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9.(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韩青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③《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古人割须割发都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④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可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这就是他的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为一朵谎花。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⑤《经世奇谋》中记载的窦仪就有一颗这样的心。当年,赵匡胤攻下滁州,周世宗派翰林学士窦仪去登记滁州府库的货物。赵匡胤派了自己的亲信官吏来取库藏的绢。窦仪说:“您当初刚攻下城的时候,即便把库房里的东西拿空也没有关系,如今既然已经登记为官物,没有诏书就不能拿了。”赵匡胤由此很器重他。而他的心何其“优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心,那么他就会变得很随便、不讲原则,进而失去了规矩、品格。⑥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一旦你脱离了或破坏了它,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所谓守规矩,既指自己守规矩,又指自己守别人、别物该有的规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别人,防止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他物之上。⑦由此可见,规矩就是生命的防线。有了它,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会被拒之于心门之外,进而防止我们误入歧途。(摘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2期,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开头引用钱穆先生和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选文后你得到的启示。【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即题目:规矩是生命的防线。(2)本题考查了开头段的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为: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提出论点。此处的作用为:引用钱先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引用孟子的话充当道理论据强调规矩的重要,点明了本文的论题,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文章的第③段,可见其主要论证“规矩是生命的防线”这一中心,为了达到论证的目的,文段主要举了曹操带头守规矩的事例,来突出守法度、守规矩的重要性,所以运用的是举例论证。(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坚固”本义是牢固结实;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结合“这就是他的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为一朵谎花。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可知,这里的“坚固”指做人做事要坚守规矩,品格过硬。(5)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答案不唯一。主要围绕“生活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来谈即可。对个人来说,讲规矩,是自尊、自重、自爱、自我修养。一个有理性、有良知、有自我要求的人,应对规矩心存敬畏,对党纪国法、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风俗礼仪等心中有数。在规矩划定的范围内行事,不失礼,不违规,不错位,不越位。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答案:(1)规矩是生命的防线。(2)钱穆先生的话说明规矩在人生中的作用很重要,孟子的话更是强调一切都离不开规矩,点明了本文的论题,同时充当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举例论证。列举了曹操因违令面割发代首使军队纪律更严明的事例,证明规矩的重要性,从面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4)“坚固”在这里是坚定、结实,不易被破坏的意思,是指做人做事要坚守规矩,品格过硬。(5)示例:生活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交通法规,我们就不能安全出行;没有组织纪律,一个团队就不能很好运行。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守规矩,筑起生命的防线,让生命更美好。10.(6分)名著阅读。《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① 鲁达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1) 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 (2) 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杨志 ② 误失生辰纲 酒误好汉差武松 景阳冈打虎 ③ 酒壮好汉胆 ④ 宋江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解答】答案:①鲁达 ②误失生辰纲 ③酒壮好汉胆 ④宋江(1)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2)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11.(13分)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春风过处王畔政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春风过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意在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C.第①段通过对落日、炊烟、小街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村住安详静谧的氛围。D.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物再写到村庄,思路清晰,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变化。(2)你认为第①段“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一句中最应该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3)第⑩段中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4)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CD.正确。B.有误,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不是为了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而是为了表现春风给人物带来了变化,带来了生机。故选:B。(2)本题考查朗读能力。重读的词语通常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春风比其它的风更令人陶醉,无处不在,抚摸万物。春风是“主角”,是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作者要强调的对象,因此应重读“春风”。(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概括为:春风柔和,春雨湿润,不舍离开;结合“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概括为:沐浴在春雨里,人们像享受甘霖一样享受着雨的滋润,不忍离开;结合“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概括为:春雨贵如油,表现了村民对春雨的喜爱而不愿离开,村民们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示例一:嗅觉。如“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弥漫”是“布满、充满”之意。从嗅觉的角度写韭菜泥土气味的浓郁,通过写气味来写无形的春风无处不在,抒发人们对春风的喜爱之情。示例二:听觉。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从听觉的角度写鸭鹅在水里唱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鸭鹅的叫声像歌声一样动听,表现了鸭鹅在水中觅食、嬉戏的欢快,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答案:(1)B(2)应重读“春风”。因为这里作者要强调的对象是春风,它比其它的风更好,更令人陶醉。(3)春风柔和,春雨湿润,不舍离开:沐浴在春雨里,人们像享受甘霖一样享受着雨的滋润,不忍离开:春雨贵如油,表现了村民对春雨的喜爱而不愿离开,村民们由春雨想象到了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4)示例:视觉。如“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脱去”“伸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风过后麦田的颜色由灰白变成深绿色的过程,表现出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三、(50分)12.(50分)作文。微笑,多么温暖的表情。收获鲜花掌声时你不要欣喜若狂,而要用微笑淡然面对,才能把握自我:遇到崎岖坎坷时,你不要消沉沮丧,而要用微笑乐观面对,才能突破自我:在平常的日子里,你也要面对微笑,去发现生活的美好。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解答】微笑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溢着微笑。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也会存有难忘的微笑:护士小姐亲切的微笑,亲戚朋友甜蜜的微笑,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微笑鼓舞人奋进,微笑激励人振作,微笑给人以力量。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一个人在大街上游荡。由于月考失利,挨了爸爸的一顿训斥,恰巧又和好朋友闹了点别扭,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唉,怎么倒霉的事全让我遇上了!”我狠狠地踢着一块石子,发泄心中的怨气。随着滚动的石子,我看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白衣小姑娘,她正吃力地转动着车轮过马路。或许是出于同情弱者的本能吧,我赶紧跑过去帮她推动轮椅。“谢谢姐姐,谢谢姐姐!”她一边连声谢我,一边继续用力转动车轮。我偷偷看了她一眼,心,一下子缩紧了——那洁白的裙下,只有一条腿!看她的模样,不过十岁的年纪。唉,真够惨的,她可比我有更多的理由灰心丧气啊。可是,当我注视她的脸庞时,不由得呆住了,这是一张稚气、温和的脸,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那么富有朝气,让我怎么也读不出悲伤——她正在向我微笑!那是幸福而甜蜜的微笑!我不禁疑惑地问道:“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竟毫不介意,异常平静地说:“一次意外……这世上还是好心人多。这不,今天又碰上你了。好了,我到家了,谢谢姐姐,再见!”她微笑着向我挥挥手,转动轮椅继续前行。我呆呆地看着她,她仍旧在微笑,向我微笑,向每个人微笑,向着生活微笑。此时,夕阳的余辉铺洒在街道上,也给轮椅上的小姑娘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和她相比,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微笑呢?抬起头,我看见街上的行人都在微笑,每一个人的微笑都映染上了夕阳的金辉,那么灿烂。啊,多么美丽的黄昏!从那以后,我又经历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总是尽力微笑着去面对。哪怕考试又考砸了,我也会咬紧牙关,收起眼泪,继而展露微笑;在我孤独无助、被人误解、被家人批评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个美丽的黄昏,想起那个白衣小姑娘的微笑,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坚强地面对一切。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