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学段 初中 授课时间 2023.10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初一(一)班 授课教师
解读教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项目1“感受生命的意义”分为“生命的追问”和“发现我的生命”两个子目。第一子目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是不同的,为第二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子目讲述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活着的理由,并从不同的回答中找寻生命的意义:知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确自己的生命意义。 2. 理解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3. 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受自己的生命意义。
教学重点 发现我的生命意义。
教学难点 寻找生命的意义。
解读学生 第八课、第九课主要从身体、社会关系、精神信念三个角度,引领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但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 当前,有的青少年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整日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任时光流逝;有的青少年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难题,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青少年则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这些都影响到其生命的成长。因此,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人生道路,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分好小组组织课前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通过书本自学;课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感受生命的意义》的课本内容 课前作教学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感受生命的意义》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导入 课前内容导入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命的意义》 【教师导入】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感受生命的意义(板书)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是很明确,如果直接导入新课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采取课前创境的方式,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初步的感受,激发其对生命意义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生命的意义 讲授新课 环节一:生命的意义(板书) 【教师引导】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这是人类一直追寻的话题。有人说,活着的理由有一万零一条,这一万零一条理由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人为什么活着”采访视频。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而活着? 【教师过渡】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多媒体展示:《黎海森》视频 【教师引导】他叫黎海森,重庆人,小时候家境贫困,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新加坡最好的大学,他在“青年中国说”的舞台上分享了他的生命故事。 【教师提问】你觉得黎海森的生命有意义吗?他的生命意义在哪里? 【注意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要追问学生他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勤奋、实现自身的价值等,这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回答他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立即否定学生的观点,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理由,并继续提问与此观点不同的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 【教师追问】他以后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 【教师追问】视频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他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 【注意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板书。 【教师过渡】我们感受了黎海森的生命意义,其他人的生命意义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他们的生命意义在哪里? 【教师追问】通过学习,你感受到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教师小结】(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板书或多媒体呈现)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每个人的生命意义是不同的。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二、发现我的生命 环节二:发现我的生命(板书) 【教师过渡】有人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生命流淌的过程中,有欢乐也会有悲伤,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浪花朵朵,这都是生命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多媒体展示:发现我生命的意义 【教师提问】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这对你的生命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教师小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成长中经历的每一天、每个故事、遇到过的每个人都会对我们的生命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命的进程。 1.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板书) 【教师过渡】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经历,但更多时候则是平凡普通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我们的生命成长有没有意义? 【教师提问】描述你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并说说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 【注意问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引导,如果学生回答喜欢这样平凡普通的生活,一定要追问这样生活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喜欢,则追问学生理由,并说说什么还要坚持上学,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对生命成长有什么意义。在学生的答案中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面对同样平凡重复的生活,同学们获得了不同的生命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自己的人生。 2.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板书) 【教师提问】将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我们就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这对我们的成长是有意义的。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三个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小结 本框的主要内容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怎样创造你想要的生活?主动权都掌握在同学们自己手中。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充实,每一天都精彩,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供条件。
板 书 设 计
课后任务 请你寻找合适的时间,采访身边的老人,请他们讲讲他们自己从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 一路走来的人生故事。采访结束后,你对人生的感受有了哪些变化?把它们写下来。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应该是“感受”二字,通过对典型人物、身边人等生命意义的交流,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自己过去的重要经历、现在的日常生活、未来的人生规划的交流,感受自己的生命意义。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本教学设计要采用观察交流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交流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返璞归真,去“设计化”,整节课没有设计过多的活动,而是以师生的对话贯穿课堂始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本教学设计无论从材料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置,都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为原则,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期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