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9.2《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课题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学段 初中 授课时间 2023.10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初一(一)班 授课教师
解读教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项目 2“增强生命的韧性”分为“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个子目。第一子目使学生懂得生活难免有挫折,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明确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第二子目让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面对挫折,要挖掘我们自身的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知道面对挫折,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2. 提高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3.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珍爱生命,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挫折。
解读学生 通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起人类接续的使命,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挫折等方面能力较弱。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给予他们守护生命的方法和技能的教育,才能最终促进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
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分好小组组织课前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通过书本自学;课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增强生命的韧性》的课本内容 课前作教学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增强生命的韧性》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导入 课前内容导入 导入新课 人物展示,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人物介绍——张英姬 张英姬,韩国西江大学英文系教授、随笔作家和翻译家。张英姬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被认定为一级残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拄着拐杖完成学业,实现了英美文学专家之梦;49岁时,她被诊断为乳腺癌,通过两次手术和化疗,她战胜病魔,重归讲坛;51 岁时,癌细胞转移到脊髓,两年后她再次战胜病魔,重归讲坛;56 岁时,癌细胞又转移到肝脏。即便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张英姬仍然通过文字向人们传递希望和勇气。她在病床上完成的书稿,同样包含着积极的信息—苦难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对我们的奖赏。艰难活过来的今天,就是明天活下去的希望。 【教师提问】读了张英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引导】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一次的生命历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挫折。要让我们的生命既有长度又有深度,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增强生命的韧性(板书) 【学生回答】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如:生活中有很多挫折、活着真好、用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等。 通过张英姬一生与病魔斗争的事例,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启发学生对挫折和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增强生命韧性的探究欲望,顺利导入课题。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讲授新课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板书)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个点击名人的游戏。 多媒体展示:“点击名人” (1)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困。15 岁开始发愤读书,遇到难题就多方求教,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始终得不到重用。请问他是谁?(孔子) (2)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一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请问这部历史著作是什么?(《史记》) (3)范仲淹被贬到邓州时曾写了《岳阳楼记》,其中哪句话表达了他崇高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李时珍考举人三次落榜后,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立志从医。他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多年的努力,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请说出这部著作的名字。(《本草纲目》) (5)一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他不能说话,也几乎不能动弹。其代表作《时间简史》使他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你知道他是谁吗?(斯蒂芬 霍金) 【活动步骤】 (1)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组基础分为100分。 (2)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完成教师所出题目,答对的加 10分,答错的扣5分,最后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教师提问】这些名人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伟人、名人也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生难免遇到困难,区别仅在于挫折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长久有短暂而已。 【教师提问】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挫折? 说说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挫折经历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教师引导】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略。 选取名人遭受挫折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名人,一生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体会到生活难免有挫折。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 挫折的含义(板书) 多媒体展示: 1981年,发生了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风暴。这场风暴中美国两个同龄人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其中一位是26岁的青年弗菜克,另一位的名字叫乔布斯。这两位青年有着同样的经历:从小家庭贫寒,在20岁的时候因为各自的原因从大学退学,几乎同时来到纽约创业。6年后,弗莱克成了纽约最大的百货商场的老板,乔布斯成了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他们双双破产,乔布斯被苹果公司赶出了大门。 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弗莱克选择了放弃。而流落街头的乔布斯则躲在天桥底下思考苹果公司的出路。他一边啃着冷硬的面包、喝着自来水,一边思考着如何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最终,苹果公司被乔布斯的执着所感动,采纳了他的意见,并重新聘任他为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从此走上了一条光芒四射的人生之路。 【教师提问】 (1)弗莱克和乔布斯在这次美国金融风暴中都遇到了挫折,但他们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弗菜克或乔布斯,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 【教师小结】弗菜克选择了跳楼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乔布斯选择了冷静思考,寻找新的出路、新的起点,最后他走上了一条光芒四射的人生之路。由此可见,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认识和态度不同,最后的结果就可能不同。面对挫折,有的人采取屈服的消极态度,并陷人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而有的人采取不屈不挠、勇敢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能够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把挫折变成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2. 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分析案例,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不同的人可能会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有些人不喜欢生活中的不顺利,认为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是不应该发生的。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愉快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助的。生活中一旦出现诸如人际冲突、成绩滑坡等事件,就会变得烦躁易怒、痛苦不堪、失去信心。 情境二: 有些人遇到一些小挫折后,就把后果想象得非常糟糕、可怕。如一次考试不尽如人意,就彻底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失败的人等。 情境三:有些人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无限夸大其后果。如一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会学习,找不到工作,人生没前途,生命没价值 【教师提问】分析上面这些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3.面对挫折,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板书) 【学生回答】略。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对挫折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养护精神 多媒体展示:孩子,你怎么了? 因为成绩不太好,有时会完不成作业,小亮被老师批评过几次。据他的同班同学回忆,当天上午,小亮和另外几名同学的语文作业又没写完,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中午,小亮的母亲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小亮没完成作业。11月20日,小亮像往常一样走出了家门,家人还以为他去了学校。通过监控发现小亮离家出走了,幸好及时发现,找到了他。 【教师提问】小组合作探究:小亮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这类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面对挫折,各种消极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学生回答】面对挫折,应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等。 生活中,中学生这种以消极方式对待挫折的行为时常出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荡涤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的忍受力,发掘生命的力量,正确对待挫折。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板书) 多媒体展示: 儿子:“学校选拔足球队员,我被选上了,终于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啦!” 父亲:“真为你高兴!” 儿子:“是啊,幸亏我没有因为害怕而放弃。”父亲:“噢?!你害怕过?害怕什么?” 儿子:“有一天,我和同伴一起踢足球,没想到一个球直飞到脸上,让我头晕目眩,半边脸发麻,大约半小时才缓过来。” 父亲:“后来呢?” 儿子:“后来我坚持踢完了。那是我第一次对足球感到害怕。原先我以为踢球是很好玩的事情,它居然还会让我受伤。而且,受伤了还不能让别人看出来。要是我当时哭出来,别人会笑话我。那种感觉真不好受。” 父亲:“我以为你一直喜欢足球,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样的经历。那后来呢?” 儿子:“我继续上场。不过有段时间我看见球飞来就躲着跑。” 父亲(哈哈大笑):“你现在还是这样吗?” 儿子:“要是一直这样,我能成为学校的足球健将吗?您看看这里、这里、这里,都受过伤。后来我明白,真正上场踢球,哪有不带伤的。球飞到脸上根本不算什么。” 父亲:“儿子,你好像长大了。” 【教师提问】看了这对父子的对话,你有什么感悟? 【教师小结】如同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板书) 【学生回答】略。 这段父子之间的对话,亲切而又温馨,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蕴含着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生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
无臂钢琴师——刘伟 刘伟10 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 岁时开始学习游泳,并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 14 岁时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成绩。2005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2006年,蝉联“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16岁时学习用脚打字。2010年,赴意大利参加世界吉尼斯纪录,创造了一分钟用脚打字251个英文字母的世界纪录。 2006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同年,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专业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教师提问】 (1)刘伟的哪些经历感动了你? (2)我们从刘伟的经历中学到了哪些道理? 【教师引导】乐观者在面对挫折、困境时,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挖掘自身的力量,积极地去改变现实,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和一个失去双臂的人相比,我们承受的许多挫折是那么渺小。如果我们都有这样一份勇气,那还有什么失败和痛苦不可以面对,还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呢? 2. 面对挫折,挖掘自身的力量,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板书) 【学生回答】面对挫折,不悲观、不气馁,用坚强的意志战胜挫折等。 利用刘伟的事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师过渡】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 磨炼坚强的意志我也行 现实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培养策略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教师引导】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在行动中常常表现出自觉、坚忍、果断和自制等特性。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明确提出锻炼任务,有意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借助集体力量等。 要战胜挫折,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教师提问】你遇到过哪些不如意的事情?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教师小结】面对挫折,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挫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学习别人的经验,获得支持和鼓励。 3.发掘自身的力量还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 【学生回答】寻求他人帮助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针对自己身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通过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老师从中点拨,帮助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意志力。 提出问题,使学生畅所欲言,明确认识到每个人遇到的挫折是不同的,应对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战胜的挫折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小结 本框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路途,遥远漫长,有时崎岖难行,有时平坦宽敞;有时阴雨连绵,有时阳光灿烂。但是,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必须为之长期不懈地努力奋斗,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勇敢地战胜挫折,这样人生将会回报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供条件。
板 书 设 计
课后任务 搜集身边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分析这些逆境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当事人战胜挫折的方法,出一期黑板报。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的思路,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教学过程设计层层深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设计较开放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学习和思考。在材料的选取上,所选事例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实际情况,如选取“乔布斯”“刘伟”等典型事例;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采取了案例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学设计较多地选取文字材料,材料较长,形式欠活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其次,设问不太明确,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