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3.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3.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一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
【问题导入】
[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们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有什么不同?男声和女声有什么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每种声音都有各自的特点。为什么钢琴发出的声音和二胡发出的声音听上去不一样?声音都有哪些特点呢?
【目标导读】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重点)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难点)
任务一: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7-18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预习指导】
知识点1.人们将有 的、好听悦耳、使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 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
知识点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称为响度.
(2)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 声音的响度还与 和 有关。
(3)单位: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 表示。
知识点3.音调
(1)定义: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高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尖细,而音调低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低沉。
(2)决定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 。
(3)频率
①定义:物体振动的快慢用 来表示,称为频率。
②单位是 。
知识点4.音色
(1)定义:声音的 叫音色,也叫音品。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 的。
(3)应用:根据音色,可区分不同的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 。
任务二: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探究一 响度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1 响度
用耳朵倾听变化的一段声音,请思考:
1.你听到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2.在声音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是什么?
3.填一填: 叫做响度。
活动2 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你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敲击鼓面时塑料泡沫小球是如何变化的?
当你远离音量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当你把肥皂膜涂在喇叭的不同距离处时,你观察到肥皂膜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填一填:响度跟 有关, 越大,则响度越大。响度还跟 有关,距离发声体 ,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探究二 音调和振动频率的关系
活动3 音调
让学生依次按电子琴的按键(声音由低音到高音),请思考:
你听到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填一填: 称为音调。
活动4 探究影响音调大小的因素
用硬纸片刮木梳,快速刮一次,缓慢刮一次,比较两次音调有何不同?
将钢锯片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一段,拨动钢锯片,使锯片上下振动,观察锯片振动快慢的情况,并听声音,改变伸出的长度后,发出的声音和原来相比有何变化?
由上面的实验,你可以得出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填一填:1. 称为频率,单位是 , 用符号 表示,简称 。
2.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物体振动越 ,音调就越高。
探究三 音色
活动5 听录音,思考讨论:
1.用二胡和笛子同时演奏相同的曲谱,二胡和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否相同,尝试说出你的理由?
2.阅读教材第42页内容,填一填:
(1)音色: 叫做音色。音色是由 决定的。
(2)乐音的三个特征: 、 、 是决定乐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课时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情境导入】
(
美妙的音乐
)
播放两小段声音 (
刺耳的嘈杂声
)
【目标导读】
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途径和方法。
阅读教材后,再认真观察下列几种场景,思考并讨论:
1、摩托车的消声器
2、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3、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4、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5、体育馆
6、飞机场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噪声的理解,你认为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容易产生噪声?你对噪声的危害有何感受?
以上场景中所展示的是采取什么措施来切断噪声的危害?
根据你对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的认识,总结一下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填一填:
(1)噪声主要来源于 、 、 等。
(2)防治噪声的主要途径是: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