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必备知识,更是第五章透镜及其规律的基础,因此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1、学习状态: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3-14岁,对身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本节《光的直线传播》又是《光现象》的入门课,学生刚接触光学,对物理实验和实验现象有较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上好本节课。2、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晚上路灯发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现象、描述现象、设计实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自然课中也了解了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情况,因此有一定的光的传播基础。【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核心素养目标:(1)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有初步的实验探究技能;(3)经过实验探究,运用物理思维了解光的直线传播;(4)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教学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形式展开,逐层深入。【学生学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实验器材】激光笔、水槽、牛奶、装水烧杯、装烟雾的矿泉水瓶、玻璃胶、牙签、泡沫板、小孔成像演示器材等。【教学创新】1、过渡环节创新:通过画太阳,圆圈外的线是否用直线这个问题,过渡到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跨学科实践,易于学生理解;2、实验创新:利用自制小孔成像器材演示小孔成像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精准;3、活动创新:借助“牙签排队”的活动体验,更好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效果显著;4、课后作业创新: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课】多媒体播放“冰岛极光”视频(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的是绚丽多彩的冰岛极光,正是有了这五彩斑斓的光,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迷人。那对于光,同学们想了解吗?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学世界,领略光的神奇。(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情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认识光源【过渡】我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常见光,它们都来自哪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图片中的光来自太阳光、火把、灯光、荧光鱼。【教师提问】1、以上图片的光都是来自于哪的呢?2、什么叫做光源?3、这些光源又可以怎样分类呢?4、月亮、星星、太阳及金光闪闪的黄金是光源吗?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光源的定义。比较分析常见发光物体,对光源进行分类。【学生回答】太阳是光源,有的星星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闪闪的黄金不发光,不是光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即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光;在光源分类中,提升分析归纳能力。知识点二: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过渡】自然界中比较大的光源是什么呀?谁能画出来呢?(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太阳。反馈:同学们画的太阳大多是圆的,周边带一段段的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那太阳发射出的究竟是直线还是曲线呢?【实验探究】探究光沿直线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装有烟雾的矿泉水瓶、装水的烧杯、牛奶、透明玻璃胶。【引导】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不容易观察,所以提前给同学们的矿泉水瓶中充了一些烟雾;在做光在水中传播实验时可以滴入几滴牛奶。注:教师提醒同学们不可以将激光笔直射眼睛!(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教师提问】光在空气中、水中和透明的固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呢?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结论】请同学到讲台前,边演示操作步骤,边叙述看到的现象和所得结论。(学生)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通过实验现象和教师引导,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并上台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过渡】光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来看这样两个实验。【实验演示】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鱼缸、水、牛奶、香、打火机、PPT课件视频。【引导】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不同的介质中,还是直线传播的吗?路径有发生变化吗?只要是同种介质就可以直线传播了吗?(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和视频【教师提问】由此,可以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分析概括出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师提问】如何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学生回答】用光线来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对光线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理学中常会用到的方法“模型法”。知识点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应用【过渡语】我们学习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引导】1、PPT播放图片:影子、皮影、树影、日食、月食、日晷、光斑。2、视频播放: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学生)观看播放图片【教师提问】以上的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以上现象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自制带薄膜的不透明纸箱、led光源。【引导】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吗?(学生)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教师提问】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制教具的展示,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过渡】我们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应用有很多,例如想开凿隧道时,确定方向是直的,可以借助激光准直。【教师提问】那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应用到了光沿直线传播呢?【引导】PPT播放图片:排队看齐(学生)观看播放图片【实验体验】“牙签排排站”实验器材:牙签、激光笔、泡沫板。指导:可以通过眼睛观看,也可以借助激光笔。(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体验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体会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加深理解。知识点四:理解光速【过渡语】打雷和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吗?2、传播速度为多少?3、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又为多少?【学生回答】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00000000 m/s C水=3/4CC玻璃=2/3C3、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课堂小结请同学分享本课上的收获。学生交流,分享。促进知识巩固,提升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四、作业设计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探究出像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五、板书设计4.1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二、光的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光线:四、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五、应用:激光准直、站排六、光速:c= 300000000 m/s【教学反思】虽然《光的直线传播》是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但知识点还是比较多,比较杂,我需要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以上好这一节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我通过讲解、实验引导学生,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设计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思考,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感觉效果很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需改进之处:在有限时间内,有些内容还需适当取舍。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在探究活动中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在学生交流、分组实验等环节要把握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