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2.(1)节 熔化和凝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2.区别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重点)3.知道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难点)课前预习阅读课本53-57页,熟悉本节内容课堂生成(一)自主探究 :1. 、 、 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2.随着 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物质各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 。3.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二)合作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猜想一:固体在变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可能是不断升高的。猜想二:固体在变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可能是不变的。(三)拓展延伸仪器的作用:(1)水浴法:把盛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水烧杯中加热,可使物体均匀、缓慢受热(2)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3)搅拌器:使物体均匀受热。(4)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②用外焰加热;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灭)。(5)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时,海波和蜂蜡应适量,目的是避免加热时间过短或过长,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试管壁或试管底(4)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5)让海波、石蜡均匀缓慢受热的三种措施:①采用水浴法加热;②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③将物质研碎。(四)当堂检测基础性检测1.下列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铁丝被烧红了 B玻璃碎裂 C雪化成水 D橡皮泥捏成小兔2.糖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如图所示,它以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糖料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 为液态,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造型,造型完成后逐渐 ,用小铲刀铲起粘上竹签就完成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C.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D.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提升性检测4.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_状态课后巩固基础性检测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只有凝固过程。 B. 只有熔化过程。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不吸热3.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F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态B.GH线段显示温度降低,说明该物质凝固点在降低C.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对应的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D.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提升性检测4.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5.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熔点为–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凝固点低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凝固点低6. 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 min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方案中,应该选择的最佳方案是 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描点画出海波的熔化图象。(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在此过程中,海波的温度_____,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是 ________的(以上两空均选填“不变”或“变化”)。(5)在5~7 min时,海波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