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3.3.(2)汽化和液化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能区分沸腾和蒸发,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知道液化放热.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知道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前预习预习课本58-63页,熟悉本节课的内容课堂生成(一)自主探究1.蒸发是指 。2. 和 是汽化的两种形式。3.何为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热量。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5、冬天室外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室内,为什么镜片上会有一层小水珠?清晨,树叶上的露水是如何形成的?(二)合作探究1.严冬,在有暖气的车里,车窗内侧出现水雾,而炎夏,在又冷气的车里,水雾出现在车窗外侧是什么原因呢 2.大自然中雾的形成是什么物理现象呢?(三)拓展延伸纸锅烧水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四)当堂检测基础性检测1.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3.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沸点34.6℃ )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提升性检测4.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加热时,杯底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把水在沸腾的高压锅从灶上拿下来以后,水不再沸腾,但打开锅盖,水又会重新沸腾,原因是______。课后巩固基础性检测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_,液化过程要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如图1所示,这是一种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医院氧气瓶(图2所示)中的氧是以_____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在常温下对氧气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后储存在氧气瓶中(填写物态变化名称)。3. 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3)(多选)下面示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最后不见了B. 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气”C. 洒在地板上的水,会慢慢消失D. 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4.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_____,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汽化和______液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5.加快液体蒸发的措施有: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洗手间装的热风干手器(如图3所示),利用了几种方法加快了水的蒸发(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提升性检测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打火机,是将可燃气体利用 的方式变成液体后装入机内,该过程属于________;点火时,可燃液体喷出后,又迅速 成气体(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7.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下图中所示情景回答问题:(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8.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液化,_______放出很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______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9.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降低水温,减慢馒头的变熟,使馒头更美味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成液态的B.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要吸热C.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D.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11.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 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1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且同时将水加热16min。(1)除了图甲中展示的器材外,还需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2)图中,中心有孔纸板的作用除了固定温度计、减少热量损失外,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___;(3)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②根据图象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为_________min,所用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