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第二单元课时3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一轮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必三第二单元课时3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一轮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3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核心考点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
1.推理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构成:前提(依据的已有的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结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的逻辑联系方式)。
(3)类型
划分 按推理过程 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类型 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关系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TIF" \* MERGEFORMATINET
提醒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演绎推理的含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
(2)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②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3)演绎推理的作用
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难点突破】
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判断与语句之间的关系是思维与语言之间关系 的具体表现。与判断这种思维形式相对应的语言形 式是语句,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判断与语句 又不完全对应,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些语句表达判断,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
①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 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询问句、设问句、祈 使句、感叹句中的询问句不表达判断。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 语句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 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 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议题探究】
情境 重庆府人胡生利,在外做生意很久没有回家。四月的一天,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晚上被盗贼杀害。那天晚上下着小雨,人们在泥里拾到了一把扇子,上面的题词是王名赠给李前的。
王名不知道是谁,但李前人们都认识,平时言行举止很不庄重,于是乡里的人都认定是他杀的人。李前被拘捕到公堂上,严刑拷打之下,他也承认了。案子已经定了,一天,县令的夫人笑着对他说:“这个案子判错了。”于是,说出了一番话,县令听后果然心服口服,以此去找罪犯,果然得到了事情的真相。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正确推理的条件。
(2)议一议,县令听后为什么心服口服?
提示:(1)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必须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2)妻子被杀是四月,夜里下雨,天气一定还寒,不需要扇子,明显是为了嫁祸于人。因此县令听后心服口服。
【命题探究】
考向 推理与演绎推理
[典例] 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将以下四个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对于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来说,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 ②航空母舰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③我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既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④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安全亟待维护,发展具有中远海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势在必行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②说的是航空母舰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意义重大,属于一般性前提,应放在推理的首位;然后具体到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发展航空母舰已刻不容缓,推出①;而③用具体事实印证我国正是这样的国家;我国需要发展航空母舰以维护国家利益,推出④。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
考查指向 考查内容
必备知识 演绎推理
关键能力 推理与论证:按照一定的逻辑对某事进行合理的推理
学科素养 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演绎推理的方法,从逻辑角度理解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及措施
[训练] 中国的发展充分说明,发展包括剪纸、刺绣、绘画、金属锻制、建筑营造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起到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作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近年来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发展得很红火,这必定让该村实现脱贫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体现了(  )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经受住实践检验的判断是真判断 ②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对认识对象作出判断 ③由中国发展非遗的作用推出麻料村能实现脱贫运用了演绎推理 ④掌握演绎推理方法能保证思维不犯任何错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通过中国的发展实践作出发展非遗有利于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判断,说明来源于社会实践、经受住实践检验的判断是真判断,①说法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整个材料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由中国发展非遗的作用推出麻料村通过发展非遗也能实现脱贫的胜利,③说法正确。我们要对认识对象作出判断,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也可以通过借助已有的判断进行,②说法错误。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高考例题精析】
1.(2023·龙岩三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这一观点(  )
①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②符合形式逻辑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③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是或然推理,如果前提真那么它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属于一般性前提,推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改革开放“这个个别性结论,故①正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进行改革开放。这一观点符合形式逻辑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②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故③不符合题意;
在或然推理中,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齐威王听此谏言后深以为然。该谏言(  )
①是一种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必然推理 ②其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属于或然推理 ③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④运用的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谏言不是从一般到个别的必然推理,①错误; 类比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它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属于或然推理。齐威王可能会被蒙蔽;也可能不被蒙蔽,②正确; 谏言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属于类比推理,③正确; 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虽然其前提是真实的,但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④错误。 故答案为:C。
核心考点二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
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换质推理(换质法) 换位推理(换位法)
含义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推理方法 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结合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
作用 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归纳提升 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示例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所有的猫(周延)都是动物(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所有的塑料(周延)都不是金属(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有些动物(不周延)是猫(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有些参会教师(不周延)不是青岛人(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这个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周延)不是偶数(周延)
2.三段论推理
(1)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①人们把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把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把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
②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归纳提升 大项、小项、中项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word\\F20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轮\\政治 部编 新教材\\教师word\\F20a.TIF" \* MERGEFORMATINET
(1)大项:三段论中,结论中的谓项,如上例中的“禁止吸烟的”。包含大项的前提叫作大前提。
(2)小项:结论中的主项,如上例中的“展览厅”。包含小项的前提叫作小前提。
(3)中项: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如上例中的“公共场所”。
(3)一般规则
规则 错误 举例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小说是文学作品,诗歌不是小说,所以,诗歌不是文学作品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双否前提”的错误 豹子不是老虎,猫不是豹子,所以,猫是老虎
【重难点突破】
1.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比较
性质判断的换质换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换质推理 换位推理
目 将肯定判断形式 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 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使 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 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严格的论证推理和强有力的说服力,在广泛的领域 得到应用
规 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②将前提判 断的主项和 谓项的位置 互换。③在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 结论中不得周延。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提 醒 换质推理规则速记口诀:换质推理 两步成,主项谓项 位不动,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 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 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三段论推理规则 速记技巧:中要周 延词项三,大项 小项不扩展, 一特 得特否得否,否特成双结论难
2.三段论推理的逻辑错误
“四概念”的错误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 的项。如果有四个,就一定错了。比如:人已 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 所以你不是人。这个三段论中,看上去有三个 概念"人,几百万年,你",但因为前后两个"人" 违反了"同一律",是不同的,所以其实一共出 现了四个概念“人类,几百万年,你,人体”。这 样的三段论,必然错误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中项,就是在三段论中用来联系大前提和小前提的项。比如:“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 是人”,这里的“人”就是中项。那什么叫周延 "所有中国人"指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一部分 中国人"是不周延的概念。比如: 一部分中国 人很有钱,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所以北京 人很有钱。在这个三段论中,"一部分中国人" 是联系大前提、小前提的中项,但是不周延,所 以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正确的说 法应该是“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国人,但不一定 是有钱的那一部分中国人"
“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比如:“玉米是高产农作物,玉米是杂粮,所以 杂粮是高产农作物。"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其实是:玉米是"一种"杂粮。结论其实是:“所 有"杂粮是高产农作物。小前提是"一种",结 论是“所有”,就是“小项不当扩大”
“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比如:“军人需要锻炼身体,我不是军人,所以 我不需要锻炼身体。"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其实是:军人是“部分”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结论其实是:我不在"全体"需要锻炼身体的人之 中。大前提是“部分”,结论是“全体”,就是"大 项不当扩大"
“双否前提”的错误 比如:“不爱吃布丁的人是瘦子,有些抽烟的人不爱吃布丁,所以,有些抽烟的人是瘦子。”大前提、小前提都是否定句,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议题探究】
情境 (1)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2)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用起模范带头作用。
(3)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都是学外语的,李文是学外语的,所以,李文是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
指出上面三段论各有什么错误。
提示 (1)“人”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全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其中的一员。它们外延不一致,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此三段论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2)大项“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此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3)中项“学外语”在大小前提中均不周延,此三段论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命题探究】
考向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典例] 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些非独生子女同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但一个共同的原因是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如果上述断定是真,则以下各项中必然为真的是(  )
A.每个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有独生子女
B.大多数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有独生子女
C.有些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是非独生子女家庭
D.有些家庭虽然缺乏父母正确引导,但子女并不以自我为中心
答案 C
解析 既然题干断定“有些非独生子女同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产生的“共同原因是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那就可以推出“有些非独生子女家庭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将这个特称否定命题进行换位推理,即可得到“有些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是非独生子女家庭”,C正确。
[训练] 任何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是无效的目标,而任何无效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因此,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详细的职业规划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B.详细的职业规划不都是无效的目标
C.有效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和设定时限的目标
D.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前两句话可推出“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没有实际的操作方法”,需要得出的结论是: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要使上述论证成立,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一定会出现三个概念,并且每个概念出现两次。因此需要在“详细的职业规划”和“实际操作的方法”之间建立联系,只有A项符合这一要求。
【高考例题精析】
1.(2023·南京模拟)在思维活动中,为了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我们需要将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法结合起来运用。以下选项中的推理与其对应的类型都正确的是(  )
推理 类型
A 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换质推理
B 有的人不是说谎者,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说谎 换质位推理
C 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所以,允许吸烟的不是公共场所 换质位推理
D 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传染的不是疾病 换位推理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及其遵循规则
【解析】【分析】A:“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者”换质推理应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非唯物主义者,A错误。
B:“有的人不是说谎者”换质位推理应为:不说谎者是部分人,B错误。 C:该选项的主项谓项位置发生转换,性质由肯定变成否定,意思没有改变,推理符合换质位推理规则,C正确。 D:“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是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浙江)“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  )
A.是有效的 B.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C.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答案】B
【知识点】三段论推理及其一般规则
【解析】【分析】AB: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说谎作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这个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是无效的,B正确,排除A。
C:中项不周延是指三段论中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无法必然推出结论的错误逻辑。有的M岛人都说谎,在此M岛人不周延,而K不是M岛人,这句话中M岛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所以,这个三段论并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排除C。 D:材料中的三段论犯的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