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课标要求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3.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明确学习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 案例,考查辩证思维 的两大基本特征。 2.结合重要政策或国 家战略的实施,考查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 关系。 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事物发 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 关系,领悟质量互变规律。 4.通过案例分析,坚持用适度 原则分析事物的变化,把握 事物的发展。 5.结合事例,剖析简单肯 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 实质。 6.结合具体认识及认识的 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把握认识 发展的历程。思维导图课时1 辩证分合与质量互变核心考点一 把握辩证分合【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辩证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形而上学思维 如果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2)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 内容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动态性 内容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作用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醒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3)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分析 综合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方法 ①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②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侧重点 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辩证关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提醒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重难点突破】1.形而上学思维(1)形而上学思维是指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看待世界,否定或排斥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及其内部原因的思维。它与辩证思维相对立。(2)形而上学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区别的, 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形式逻辑思维只是将思维形 式看作是既成的、确定的,但不把客观对象看作是孤 立的、静止的。形式逻辑思维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不 排斥辩证法和辩证逻辑。不区分形而上学与形式逻 辑,就会导致不同程度地否定形式逻辑。2.辩证思维(1)辩证思维是指从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 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 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 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 此亦彼""亦真亦假”,而不妨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2)辩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 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 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 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 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辩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 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3)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 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 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 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3.全面理解辩证的分析与综合三种情况(1)对现有事物的多方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综合①任何事物都是多样性的统一 。辩证的分析与 综合不仅要求我们从事物中分析出它的多方面的 特征,而且还要进一步弄清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它 们在决定事物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②辩证的分析 与综合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求认识事物的共同矛盾, 把握其共同本质,而且还要求认识事物的特殊矛盾, 把握事物的特殊本质,把事物作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体来把握。(2)对现有事物进行层次上的分析与综合①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内, 事物的构成是多层次的,这些层次之间又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事物的本质也是多层次 的。②我们要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就必须对事物构成的层次进行分析与综合,以发现事物更深刻的本质。(3)对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①要全面地认识事物,不仅要对处在相对稳定状 态下的事物进行横向联系和纵深层次上的分析与综 合,还必须对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与综合。 ②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划分 为若干不同的阶段,然后对各个阶段逐个进行考察, 既要找出各个阶段的共同性,又要找出各个阶段相互 区别的特殊性,最后把各个阶段的情况联系起来,对事物作出综合性的认识。4.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1)归纳和演绎这一组,描述的是特殊和一般的 关系。归纳是从个别的或者特殊的现象中概括出一 般性的原理。而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原理推演出个别性的结论。(2)综合和分析这一组是针对整体与要素的分析 方法。 一般先分析后综合,分析就是把整体拆解为各 个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后各个击 破,单独分析每一个要素的特点,获得每一个要素的 属性。而综合是把对象各个部分、属性、要素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对这个整体的属性有一定的认识。【议题探究】情境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由于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因此,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为: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1)请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及优先实施东线、中线的合理性。(2)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 (1)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的层次性,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南水北调总体布局着眼全国,把三条线路统一起来考虑;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着眼部分的特殊性,通过关键部分的功能的发挥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充分体现。②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布局及优先实施东、中线路,都考虑到多方面的条件,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2)①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方案,运用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在总体布局指导下科学把握了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部分城市缺水的实际以及工程实施的条件,抓住了主要矛盾,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了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也为西线开工积累了经验。②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在分析了三条线路各自特性基础上,把它们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揭示了中国水资源的整体本质和发展规律,必将大大促进全国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保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命题探究】考向一 辩证思维的特征[典例1] 古罗马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守门神努雅斯,他有两个相反的面孔,要进入他的大门必须有反转得快的头脑,这就是古罗马时代的“努雅斯理论”。它教导我们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事情。这说明( )①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③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④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 “它教导我们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事情”主要强调辩证思维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考查指向 考查内容必备知识 辩证思维的特征关键能力 辨识与判断: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辩证地分析故事、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学科素养 科学精神: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实际问题[训练1] 系统科学是这样描述系统演化的:旧结构稳定机制渐渐失效→系统不确定程度增加→旧结构破坏,系统失去稳定性→新结构确立→系统重新稳定……这种系统演化观,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思维的________特征。( )A.整体性 B.对立统一性 C.动态性 D.多层次性答案 C解析 系统演化的过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描述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因此C项符合题意。考向二 分析与综合[典例2] 19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到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核酸,并以定量的形式分析其在细胞中的比重。这种对细胞的层层分析、分别加以研究,是科学研究细胞必经的阶段。这一事实说明(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首先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B.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分析比综合更重要C.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综合比分析更重要D.只有对事物各要素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答案 A解析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分析与综合都重要,B、C错误。这种对细胞的层层分析、分别加以研究,是科学研究细胞必经的阶段,材料说明分析的重要性,A正确,D排除。[训练2] 年过七旬的西藏林芝老党员达龙说自己经历过新旧西藏两种社会制度,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历过磨难,尝过艰辛,也享受过幸福。他感慨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达龙老人的人生感悟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 D.类比推理的方法答案 A解析 达龙老人的人生感悟是他在对个人人生历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A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高考例题精析】1.(2023·岳阳模拟)2023年2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前提,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着力构建和谐人水关系,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推进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 )①坚持整体性,多层次多视角综合把握人水关系②坚持动态性,适“中”而处之,不能急于求成③坚持创新,把建设规划作为建设发展实践的行动依据④立足实践,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保护修复与发展的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推进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坚持矛盾分析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把握各要素的关系,坚持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故①④正确。 “以水定城”“大湖经济区”等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着眼整体的观念,不体现适“中”而处之及不能急于求成等,故②不符合题意;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将“规划”作为行动依据,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2.(2022高二下·七台河期末)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东数西算”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析】【分析】①: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东数西算”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这是在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①正确切题。②: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错误。③: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③正确切题。④: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材料并未强调质量互变,④排除。 故答案为B。核心考点二 理解质量互变【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1.质量互变规律(1)质及质变: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变即质的变化,表现为飞跃性、间断性。(2)量及量变: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变即量的变化,表现为渐进性、连续性。(3)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渐进性与连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事物依然处于原来质的规定性之内,现实中并没有新事物的出现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相互包含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2.适度原则度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②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适度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适度原则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提醒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折中主义)【重难点突破】1.质量互变规律(1)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即量变与质变, 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 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 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的观察事 物的原则和方法。(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 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 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3)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2.把握质量互变规律的几组关系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相互区别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 的间断相互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3.遵循适度原则的具体要求情况 要求 举例一定范围的量变有利, 超过一定度的量变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 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 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 过犹不及。适度原则就是要 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 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睡眠、吃药、 喝酒、锻炼、 用脑……要 适度事物的量变和质变都产生积极影响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 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 使该物转化为他物。量变已 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 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 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知识积累、 生产力发展事物的质变乃至量变都产生不利影响 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 之,防止事物量变、质变 吸烟、坏事、 不良习惯 ……【议题探究】情境一 “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目标之一。“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纸、扶起摔倒的老人、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情境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追根溯源:辩证思维——质量互变规律——量变与质变。探究1 试从质量互变规律角度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提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要脚踏实地,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去发现美、创造美。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借助“美丽中国”活动的东风,全面提升思想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最美的人。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美、创造美,需要我们不断地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探究2 日积月累地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与成就人生精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进而造就精彩的人生。【命题探究】考向一 质量互变规律[典例1] 在中学阶段,科学地运用“错题本”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错题整理的目的并非是把错题收集存档,而是在一道一道错题整理中,不断地分析出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最终实现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解答准确性的目标。这说明( )①量变必然引发质变,要重视量变的积极作用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持之以恒坚持量的积累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把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统一起来 ④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推动事物的发展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在一道一道错题整理中,不断地分析出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最终实现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解答准确性的目标,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学习要持之以恒,②③符合题意。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说法错误。质变不一定推动发展,质变也有下降、倒退的变化,④说法错误。[训练1]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有其因必有其果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渐进性与飞跃性相互包含答案 C解析 溪水能够胜利是因为坚持,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因此本题选择C项。考向二 把握适度原则[典例2]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而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便体现在“度”中。下列对“度”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③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④度是事物量变达到极限,引起质变的节点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 B解析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指的是“质”,①错误。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极限,引起质变的节点,④错误。[训练2] 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这说明( )①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 ④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这表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符合题意。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这表明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不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不一定就是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④错误。【高考例题精析】1.(2022·辽宁模拟)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为此,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这些主张( )①把握质量互变、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②运用辩证思维,把握辩证分合,坚持系统观念③运用超前思维、正逆互补、对未来反向思考④通过发散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①错误,应该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④符合题意,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这些主张运用辩证思维,把握辩证分合,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发散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运用超前思维、正逆互补、对未来反向思考。 故答案为:C。2. (2022高二下·朝阳期末)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析】【分析】①④: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②: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③: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而且适度原则也不是折中主义,③错误。故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