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第四单元课时1 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 一轮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必三第四单元课时1 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 一轮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标要求
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2.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3.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案例,体会联想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 2.结合发明创造、新政策的落实等,考查创新思维的作用及其意义。3.结合具体认识过程,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4.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5.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 的突破和超越,联系具体事例, 把握超前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6.结合科研及生活等实际,了解 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 义,体会超前思维在问题解决 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
课时1 善于联想与多路探索
核心考点一 创新思维与联想思维
【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
1.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内涵
①含义: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②产生条件:一方面,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提醒 不能认为求新求异就是创新,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求新求异不一定就是思维创新。
(2)特征
思路具有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步骤具有跨越性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结果具有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
(3)表现
思路新 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方法新 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结果新 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联想思维
(1)含义: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2)特征
跨越的联结性 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3)依据
标准 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途径 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4)方法
迁移 想象
本质 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含义 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特点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 想象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
方式 正迁移、负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等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形象化想象、“假如”式想象
作用 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重难点突破】
1.全面认识创新思维步骤的跨越性
(1)创新思维不排除线性思维,即不排斥一步一 步地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非线性的“直 觉顿悟""灵感”,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这种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对思维者来说,是非 理性的,是不自觉的,是事后说不清的。其实,思维步 骤上的跨越性,并不是创新思维的偶然属性,而是创 新思维的必然属性,它是思维在长期量变基础上所实 现的质的飞跃,是思维主体积极调动自身的情感、意 志以及全部体能、心能予以投入的必然产物,是日思 夜想、呕心沥血的必然结果。
(2)正是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得思维创新过程中 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 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2.全面理解创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
(1)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 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 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创新思 维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落 窠臼,出路才能巧妙;二是方法新,不是用某一常规的 方法解决问题;三是结果新,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 的新发明、新发现,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常常是 独特的、出乎意料的。
(2)创新思维,即思维求异,思维求新。追求新 异,就是用一种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目光来对待众 人之见和权威说法,不盲从、不轻信,力求从内容上和 形式上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或逆反思索、从反面立 意,或侧向思考、从侧面立论。思维结果的独特性,是 思维创新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独特结果的思维不是 创造性思维。
3.联想思维的特征
关系 跨越的联结性 非逻辑制约的畅 想性
区 别 内容 联想思维的“联”就是把对性 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 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 联,产生新的观念 敞开思路,毫无 拘束地想象
方 式 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 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 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构想、想象、幻想
联系 思维在联想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荒唐”地联系起来,是 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4.联想思维的多种方式
因果联想 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起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起因
迁移 联想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 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想象 联想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相似 联想 是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 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象延伸和连接
相关 联想 是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相同 而又具有极为明显属性的联想。例如,看到鸟想 到飞机
对比 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 例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接近 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很大关联或关系极 为密切的联想。例如,看到学生想到教室、实验 室及课本等相关事物
【议题探究】
情境 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福建南平某专业合作社近年来投资250多万元开发出全新的产品——竹筒酒。这种酒的酿造工艺完全超越了传统,由传统的“酿”改为“种”,每年春季,将优质制造原液,注入每根幼竹竹腔进行密制。幼竹自然成长,一年半后毛竹长成,酒也酿成。将毛竹伐下,锯下有酒的一节,经产品质量检验室抽样检验合格后,再存放数天,即可包装上市。
请说明该合作社的酿酒方法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
提示 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绿色发展是全新的角度。②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针对酿酒业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合作社由传统的“酿”改为“种”,从而用独特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命题探究】
考向一 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典例1] 日本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化学教授,一次在回家吃饭喝汤时不觉一怔,连忙问妻子:“今天这碗汤怎么这么鲜美?”接着用勺在碗里搅动了几下,发现汤里除了几片黄瓜以外,还有一点海带。他以科学家特有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了详细化学分析。经过半年的研究,他发现海带中含有一种物质——谷氨酸钠,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味精。后来他又进一步发明了用小麦、脱脂大豆为原料提取谷氨酸钠的办法,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这一案例表明创新思维(  )
①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②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③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④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创新思维不能凭空产生,是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②③符合题意。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①排除。创新思维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④说法错误。
[训练1] 一般人只是把回形针当作一种文具,有人却能列举出3 000多种用法。如用在衬衣口袋上,别住标签;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可以代替领带夹子;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等等。这说明(  )
A.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B.生活中的新发明、新发现不可能是出乎意料的
C.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D.创新思维应从相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答案 C
解析 许多问题可以用常规方法来解决,A错误。新发明、新发现、新论证常常是出乎意料的,排除B。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排除D。
考向二 联想思维的方法
[典例2] 某中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这表明联想思维(  )
①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能够实现触类旁通,催生新发明  ③能够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认知过渡  ④能够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其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讲的是发现而不是发明,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的事例讲的是相似联想,是通过迁移方法实现的联想,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④说的是对比联想,与题意不符,排除。
[训练2] 除尘器刚发明时采用吹尘方式,把物体表面的尘土吹走。一次,该除尘器在伦敦某火车站的一节车厢里演示时,除尘使车厢内尘土飞扬,使观者透不过气来。这引起了赫伯布斯的反思,他想,能不能反过来吸尘呢?经过试验,真空负压吸尘器得以发明。吸尘器发明过程中的这种想象(  )
①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一种形象化想象 ②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③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 ④可以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发明新的吸尘器的想象,是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前景,是“假如式”想象而不是形象化想象,①②是形象化想象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高考例题精析】
1.(2023·江苏)“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运用联想思维 B.运用形象思维
C.把握事物的本质 D.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答案】A
【知识点】联想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解析】【分析】由日出、日落时分的太阳景观联想沙尘暴环境下的太阳,是在运用联想思维,故A符合题意。 材料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产生的原因,这明显不是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不是运用形象思维,故B错误;
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故C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并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能体现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3·辽宁)糖是人类必需的能量来源,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代谢紊乱等问题。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在通过运动促进糖脂代谢的同时,愈加注重“减糖”。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由此可知(  )
①代糖与糖无差别的同一使人们对甜味的需要得以满足
②代糖产生体现了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
③代糖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代糖的产生是运用超前意识对糖过量摄入问题的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联想思维的方法:迁移与想象
【解析】【分析】由于人对甜味本能的热爱,用甜味剂代替有甜味的糖成为一种选择,安全优质的代糖应运而生。这体现了对甜味需要的满足从糖到代糖的迁移,说明代糖的产生是对甜味的热爱与“减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③正确。
代糖与糖是有差别的同一,故①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超前意识,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3·鞍山模拟) 漫画《攫取》(毕力格)给我们的启发是(  )
【答案】A
【知识点】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解析】【分析】漫画《攫取》反映的是经过千难万险才能摘到树上的果实,但实践中获取树上的果实不止弯路一条,还有很多直路,启示我们进行创新思维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表明创新思维具有思路的多向性,应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故①②符合题意。
漫画没有体现创新思维要跨越推理步骤和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核心考点二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考点精讲——夯实必备知识】
1.发散思维
含义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特征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方法 ①检核表法: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②信息交合法: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③头脑风暴法: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作用 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2.聚合思维
含义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特征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方法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功能 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醒 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重难点突破】
比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1)区别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 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 问题的方案
思维方向 由 中 心 向 四 面 八 方 扩 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思维聚合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 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 列举法、头脑风暴法等 比较、分析、抽象、归纳、 演绎、综合等
(2)联系
不可 分割 相互 依赖 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所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只有经过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答案、方案、办法,聚合思维才能对其进行综合、集中、 求同、选择;发散思维提出的答案、方案、办法越多、越广泛,聚合思维的认识就越全面,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得出最为满意的答案,也就越接近客观真理。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可言;发散思维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不会都是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这就需要通过比较、评价加以取舍
反复 交织 相辅 相成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思维创新的两翼,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 聚合"的过程。思维实践证明,思维创新是发散 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协同活动的综合性 思维过程
【议题探究】
情境 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纵观近年来的溺水事件,每当事故发生后,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严禁”“不准”等字眼和警示牌。但一味“围堵式”的思维方式似乎并没有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
游泳是孩子们喜欢的运动,但无人看护的池塘、水库等也确实存在巨大安全隐患。防溺水应跳出一味进行“围堵”的思维定式,一方面,要对孩子生命安全进行“严禁”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开设游泳课,开放正规游泳馆,教授危险处理技能等,“堵”“疏”结合,为年幼的生命筑牢安全网。
结合材料,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防溺水如何走出“围堵式”的思维定式。
答案 (1)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严禁”游泳从安全性来说是防止溺水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单一的“围堵式”思维方式制约了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要鼓励多方力量从多种角度创新思维方式,寻求解决溺水问题的多种有效方案。
(2)聚合思维要聚焦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对“围堵式”“疏导式”等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与综合,通过开设游泳课、开放游泳馆等,寻求既满足孩子的游泳需求,又能有效解决溺水问题的最优方案。
(3)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解决复杂问题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故防溺水也要走出“围堵式”的单一思维方法,聚焦“堵”和“疏”等多条路径,筑牢孩子安全网。
【命题探究】
考向一 发散思维的方法
[典例1]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采取间作套种等措施来增加产量。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大豆根瘤菌为玉米生产所需氮肥,玉米在土壤中为大豆根瘤菌供应较多碳水化合物,二者可以互相促进生长,实现双双增产。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运用的发散思维方法是(  )
A.迁移法 B.检核表法 C.头脑风暴法 D.信息交合法
答案 B
解析 A是联想思维的方法,与设问指向不符,排除。农业生产的间作套种运用的是检核表法中扩大的方法,即现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B符合题意。C、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查指向 考查内容
必备知识 迁移法、检核表法、头脑风暴法、信息交合法
关键能力 辨识发散思维的方法;分析某一具体现象运用的发散思维方法
学科素养 科学精神: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科学分析实际问题
[训练1] 天气炎热时,有人发明了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发明了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这是(  )
①运用发散思维中的检核表法,寻找新突破口、新思路 ②运用借用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③运用组合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④针对群体而言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事例把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属于检核表法中的组合方法,①③入选。
考向二 聚合思维的内涵
[典例2] 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提出“自我复制”的假说来描述DNA的行为。他们将前人的多条研究思路进行聚合,将晶体结构、生物化学、信息复制等多个观念加以综合,终于揭开了DNA结构的奥秘。这说明(  )
A.他们采用发散思维的列举法来揭示DNA的奥秘
B.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的是聚合思维的方法
C.DNA结构奥秘的揭示完全是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D.在思维方向上,两人采用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 B
解析 沃森和克里克的做法符合聚合思维的特点,应选B。A、D两项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DNA结构奥秘的揭示离不开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训练2] 从思维方式上看,下图反映的内容有(  )
①发散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 ②聚合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 ③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 ④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判断该图是发散思维还是聚合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聚合思维的含义可断定该图反映的是聚合思维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说的是发散思维的特点,④说的是发散思维的含义,与题意不符,排除。
【高考例题精析】
1.(2023·襄阳模拟)为推进垃圾分类,某市6名高中生运用头脑风暴法,仿照旋转坚果盒的外观,借用该市市花白玉兰的形象,发明了可旋转的智能垃圾桶。有人走近时,垃圾桶会自动感应,并以花瓣的形式旋转成四个独立的格子,供分类投放。该垃圾桶的设计(  )
①结合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集思广益,寻求最优方案
②运用了联想思维,把白玉兰的形象迁移到垃圾桶造型中
③发挥了思维正逆互补作用,从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
④利用了辩证思维,否定了分类垃圾桶原有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逆向思维与思维的正逆互补
【解析】【分析】①:6名高中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思路,发明了可旋转的智能垃圾桶,表明结合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集思广益,寻求最优方案,①正确。
②:6名高中生运用头脑风暴法,仿照旋转坚果盒的外观,借用该市市花白玉兰的形象,发明了可旋转的智能垃圾桶。这表明运用了联想思维,把白玉兰的形象迁移到垃圾桶造型中,②正确。③:逆向思维是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材料没有体现逆向思维,③排除。④:对原分类垃圾桶进行优化设计,对其功能坚持既肯定又否定,体现了利用辩证思维,坚持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了分类垃圾桶原有的功能,④排除。故答案为A。
2.(2023·湖北模拟)“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被联合国誉为世间少有美景。桑基鱼塘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是把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
①坚持聚合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着事物发展
③运用类比推理,帮助人们更好认识事物规律
④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聚合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解析】【分析】①②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坚持聚合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着事物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类比推理;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逆向思维。 故答案为:A。
核心考点三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依据: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
3.方法
结构反转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状态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功能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因果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4.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2)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提醒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
【重难点突破】
逆向思维的特点
表现
普遍性 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如性质上 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 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 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 为电等。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 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批 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 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 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 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 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新颖性 逆向思维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 觉
2.逆向思维的技法
含义 实例
原理逆向 从事物原理的相反 方向进行的思考 司马光救人是打破缸,使水 脱离人
功能逆向 从原有事物相反功 能方面去设想寻求 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保 温 瓶 ( 保 热 ) → 装 冰 (保冷)
位置逆向 从原有事物的相反 位置去设想寻求解 决问题的新途径 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 虑问题
属性逆向 从事物属性的相反 方向所进行的思考 “以毒攻毒”
程序或方向逆向 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序、排列位置而 进行的思考 以谁的马慢谁就是胜利者 为标准,参赛的两匹马慢得 几乎停止不前;让两个骑手 换骑对方的马,比慢变成了 比快,比赛就能很快结束
观念逆向 要想有超凡的收获,必 须有自己独特的观念 制造业从大而全到专门化
过程逆向 颠倒事物的运动方向 人上楼梯是人走路,而电梯 是路走,人不动
因果逆向 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 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近代的无线电广播的播放 与接收
【议题探究】
情境 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因发射基地气温骤然上升,导致火箭推进剂的体积膨胀,燃料贮藏箱内所能容纳的推进剂减少,导弹不能达到预定的射程。大家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燃料。但燃料贮藏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导弹不能达到预定射程是因为导弹自身太重,因此他建议卸掉600千克燃料,减少导弹的重量,从而提高推力和射程。最后导弹如期成功发射。
“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观点。
提示:此观点是片面的。
①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
②逆向思维的反向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是具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而不能是随意的反向。
③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分析】本题以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成功发射为话题设置材料情境,考查考生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解答时结合材料并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即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燃料。但燃料贮藏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体现了正向思维,“他认为导弹不能达到预定射程是因为导弹自身太重,因此他建议卸掉600千克燃料,减少导弹的重量,从而提高推力和射程”体现了逆向思维,但是“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说法片面,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是具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而不能是随意的反向,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点睛】解答评析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首先立足设问,评析观点,对于观点依据核心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立回答问题的角度。
第二步,依据材料,明确主干信息,依据主干信息,调动相关知识。
第三步,依据主干指向,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确立正确的做法。
【命题探究】
考向 逆向思维的含义
[典例]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中,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  )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对已有的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C.对事物功能的已有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答案 B
解析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的状态,如冷与热的认识发生相互转化,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B当选。
[训练] 印度有一家电影院,常有戴帽子的妇女去看电影。帽子挡住了后面观众的视线。大家请电影院经理发个场内禁止戴帽子的通告。经理摇摇头说:“这不太妥当,只有允许她们戴帽子才行。”大家听了,不知何意,感到很是失望。第二天,影片放映之前,经理在银幕上映出了一则通告:“本院为了照顾衰老有病的女顾客,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在放映电影时不必摘下。”通告一出,所有女顾客都摘下了帽子。经理的做法运用了(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逆向思维 D.联想思维
答案 C
解析 经理善于抓住女顾客的心理,不是禁止女顾客戴帽子,而是允许(衰老有病的)女顾客戴帽子,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见,经理运用了逆向思维,故选C。
【高考例题精析】
1.(2023·齐齐哈尔三模)“蜂群”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指的是将多架无人机组合起来,模仿蜜蜂在一起飞行的状态进行任务执行。通过把多架低成本无人机按照蜂群模式组织起来,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发挥更大的威力,实现1+1>2的效果。下列关于该段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知识迁移能够促进开拓性结果的产生 ②“蜂群”技术是逆向思维的体现
③通过类比一定可以获取必然性的知识 ④优化部分可以实现事物质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逆向思维与思维的正逆互补
【解析】【分析】利用仿生学的“蜂群”,把多架低成本无人机按照蜂群模式组织起来,执行复杂的任务,发挥更大的威力,实现1+1>2的效果,这是在通过迁移,促进低成本无人机高效率执行任务,①符合题意。 蜂群,是类比模仿蜜蜂的活动方式,是类比思维的体现,而不是“逆向思维”,②错误。 类比可以获取必然性的知识,但不是“一定可以”,③错误。
通过把多架低成本无人机按照蜂群模式组织起来,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发挥更大的威力,实现1+1>2的效果,这说明优化部分可以实现事物质变,④正确切题。 故答案为:B。
2.(2023·大连模拟)第19届亚运会杭州象山亚帆中心,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海陆结合的独特设计让赛事与大自然合二为一,象山指挥部充分考虑陆地多陡坡、海上多台风的复杂环境,紧扣任务时间节点,把规划设计等30余项工作分22个阶段倒排工期,建立倒逼推进制度,历经830天攻坚克难,按时完成亚组委交办的建设任务。亚帆中心的建造者(  )
①坚持辩证分合,实现人、山、海的有机统一
②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推动了项目的如期竣工
③通过位置变迁和功能移植完成了思维“畅想”
④做到了建设任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逆向思维与思维的正逆互补
【解析】【分析】①符合题意,杭州象山亚帆中心,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海陆结合的独特设计让赛事与大自然合二为一。这表明亚帆中心的建造者,坚持辩证分合,实现人、山、海的有机统一; ②符合题意,象山指挥部充分考虑陆地多陡坡、海上多台风的复杂环境,紧扣任务时间节点,把规划设计等30余项工作分22个阶段倒排工期,建立倒逼推进制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这表明亚帆中心的建造者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推动了项目的如期竣工; ③不合题意,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材料未涉及位置变迁和功能移植; ④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亚帆中心的建造者做到了建设任务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故答案为:A。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 ②创新思维需要思路的多向性 ③创新思维要跨越推理步骤 ④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