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必刷题 7.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必刷题 7.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这部古代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相关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词开婉约一派。
D.《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了作者与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的过程。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都属于人物传记。前文的作者是俄国的茨威格,后文的传主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C.新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全篇以描写为主,则为新闻特写。
D.节日习俗话饮食: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重阳节饮菊花酒,期盼延年益寿。
4.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
B.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其中主体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D.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如《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实作品。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描绘的是富春江一带的美景。
B.妯娌,是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更要注意它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还要抓住它的特征,即真实性、生动性、及时性。
6.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含蓄地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B.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奉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等意义。代表地区有绍兴社戏等。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蒹葭》、《关雎》在内容上属于“颂”类,是各地的民歌。
D.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7.我国二十四节气是世上最诗意的历法,四时轮回,像一封封时光信笺,悄然告诉你季节变化,世事变迁。小八同学以“邂逅节气”为专题辑录的古诗,诗句对应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②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③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④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A.①立春②冬至③秋分④大寒 B.①春分②夏至③立秋④大寒
C.①立春②夏至③秋分④小寒 D.①春分②冬至③立秋④小寒
8.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北朝齐梁时思想家。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顶是( )
A.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者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他贬官期间写了《记承天寺夜游》,传达清高自傲的心境。
C.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壮举。
D.斯诺在陕北采访了共产党众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
10.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思想家,他的《答谢中书书》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B.《简·爱》中,圣约翰想要去印度传教,他让简·爱放弃德语改学印度斯坦语,并要娶她。简·爱虽然知道圣约翰真心爱她,但她爱的是罗切斯特,所以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我国古代的人往往都有名、号。幼年时取的是名,成年后取的是字,名和字均由父亲或长辈取定;号,又称别号、表号,往往由自己选取,通常是表示自己的某种志趣。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是因他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而起。
11.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刘思扬等。
B.《昆虫记》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C.《西游记》中,美猴王向如来佛祖学道。他学会了长生之道、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
D.晏殊,字茂叔,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其中,主体是消息的核心。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是他被贬黄州期间所作。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与通讯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D.《藤野先生》以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诚恳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C.《恐龙无处不有》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D.《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长河”指的是长江,“乡关”指故乡。
C.《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作者是郦道元。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
D.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篇游记是苏轼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时所作。
D.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1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
B.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C.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D.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不同的是,通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特写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
C.“亭午”指正午;“四时”指四季;“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1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闻特写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一般是对仗句。全诗通押一个韵,第一、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书”和“记”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江水流速之快。
B.新闻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要求每个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D.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只能真实记叙,不能有议论和抒情。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猎人笔记》《复活》等。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
D.骈文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它与散文相对,讲究对仗工整。
22.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齐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D.《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号华阳隐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3.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这两个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夸张既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夸张,还可以是超前夸张。比如句子“酒还没沾上唇,心早就热了”就属于扩大夸张。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保证传记的真实可信,所以有时候作者即使是为了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表现人物也不能有作者的想象成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依次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韵。
二、综合性学习
24.“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做人,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学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面三幅学生的书法作品按字体发展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具有字音通意、字形通理的特点,请同学们参照【材料二】,解读“信”字的文化内涵。
三、语言表达
25.班级策划组织以“诚信为人之本”为主题观点的演讲会,在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你会从下面的名言警句中选哪两则做支撑观点的材料?为什么?
★轻诺必寡信。(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曹说之)
四、填空题
26.古诗填空
(1)《壶口瀑布》选自《___》,作者___,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2)《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___,当代著名作家,凭借长篇小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3)《回延安》选自___,作者___,现代著名的____,____。
(4)《庄子二则》选自《___》,___(约前369-前286),名___,_____(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7.阅读下列两组材料,从中分别选出与“诚信”主题关联度不强的一项,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第一组观点类: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
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划向《说苑·谈丛》
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④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第二组事例类:①烽火戏诸侯 ②闻鸡起舞 ③商鞅立木 ④曾子烹彘
第一组:______ 第二组:______
28.名著填空。
法布尔有一部作品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这部作品是《________》,法布尔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词开婉约一派”有误。苏轼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知识。
A.解说不正确。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而非“俄国”;《美丽的颜色》的传主是艾芙·居里,而非“玛丽·居里”。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理解。
B.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其中主体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表述有误;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新闻的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不是“生动性”,错误;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
C.“《蒹葭》、《关雎》在内容上属于‘颂’类”说法错误,《蒹葭》、《关雎》在内容上属于“风”类。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①“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的意思是:春分时节,天要下雨时,风吹乱了枝头花朵。因此这里对应的节气是春分;
②“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意思是: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记的时间渐渐加长。因此这里对应的节气是夏至;
③“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的意思是: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这两句诗出自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因此这里对应的节气是立秋;
④“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的意思是:小溪水流已断,严寒把溪水冻结成冰块;田园里野火燃起,随风飘动,把早晨的寒霜烤干了。这两句诗出自出自王之道的《题浮光丘家山寺》,写出了大寒这个时节的物象和心境。因此这里对应的节气是大寒;
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藤野先生》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表述有误;
B.“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不包括“黄庭坚”;
D.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北朝齐梁时思想家”表述有误;
故选C
9.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传达清高自傲的心境”有误;
故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简·爱虽然知道圣约翰真心爱她”说法错误,圣约翰不爱简·爱,只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故选B。
1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不是德国人;
C.《西游记》中,美猴王向须菩提祖师学道,“美猴王向如来佛祖学道”有误;
D.晏殊,字同叔,周敦颐,字茂叔;
故选A。
12.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辨析能力。
A.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本考查文学常识。
A.《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社戏》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而非题干中“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故选A。
14.B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了解。
B.“长河”指的是“黄河”,不是“长江”。
故选B。
15.C
【详解】A.结合《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知,诗句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不是对“友人”;
B.“黄庭坚”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正确的应该是“欧阳修”;
D.《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而不是《呐喊》;
故选C。
16.A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综合。
A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该评论由2017年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起,概述了世界各地正义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告诉人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也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篡改历史的丑恶行径。以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沧桑巨变,鼓舞、召唤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开创未来。故“《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述错误;
C项,此篇游记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写。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故“此篇游记是苏轼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时所作”表述错误。
故选AC。
17.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而非题干中“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故选D。
18.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D.“英国”有误,应为:俄国。《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中篇小说。故选D。
19.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有误。律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故选B。
20.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要求只能真实记叙,不能有议论和抒情”错误,可以有一定想象,可以运用一定的议论和抒情;
故选D。
2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另外《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屠格涅夫。故“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猎人笔记》《复活》等”的表述错误;
故选A。
22.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南朝齐文学家”表述有误;
故选B。
23.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A.“标题”不属于正文;
B.“酒还没沾上唇,心早就热了”属于超前夸张;
C.为了填补事实的空隙允许作者有适当合理的想象;
故选D。
24.(1)B
(2)“信”左为“人”,右为“言”,意为“人言为信”,即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详解】(1)本题考查书法赏析。
甲图曲笔弧线,体正势圆。篆字都是中锋用笔,一律曲笔弧线,结体平正,横必平,竖必直,形体大小均匀,体势以圆为主,方中有圆,故可判断甲图是篆书。
乙图线条平直自然,笔画都是直线条,结构方正,可判断这是楷书。
丙图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故判断丙是隶书。
按照字体发展顺序可知,篆书起源于周,隶书起源于战国,楷书起源于汉末。据此可知,先是篆书,然后是隶书,最后是楷书。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仿照材料二中“仁”的解读,从字形上分析“信”的内涵。
示例:“信”由“人”和“言”组成,意思是“人说的话是信”,人说出来的话要可信,有信用。
25.示例:我选孟子和曹说之的名言。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曹说之告诫我们,没有信义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缺乏真诚寸步难行。这两则名言都强调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守住诚实信的根基,才能发展自己。这两则名言能有力地证明“诚信为人之本”的观点。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任选两条名言警句,结合意思和体现出的中心来分析即可。
①老子的“轻诺必寡信”意思是:指那些轻易许下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这里强调的是不要轻易许下诺言,许下诺言不能够兑现则会失去诚信,失去诚信也就失去了为人之本,这里体现了“诚信为人之本”的主题;
②“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意思是:金银珠宝并不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宝贵。这里强调的是诚信非常可贵,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为人之本,因此这里也体现了“诚信为人之本”的主题;
③“小信诚则大信立”的意思是:小的诚信树立了,大的诚信才能树立。这里突出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失信于人,诚信是为人之本,因此这里也体现了“诚信为人之本”的主题。
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意思是: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因此这里也体现了“诚信为人之本”的主题。
⑤“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的意思是:没有信义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缺乏真诚就无法在社会上通行无阻。因此这里也体现了“诚信为人之本”的主题。
26. 梁衡文集 梁衡 阿来 放歌集 贺敬之 诗人 剧作家 逍遥游 庄子 周 宋国蒙 哲学家 道家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是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代表作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
(2)《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阿来,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阿来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3)《回延安》选自《放歌集》,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白毛女》《栽树》《秦洛正》《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等等。
(4)《庄子二则》选自《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7. 第一组:④ 第二组:②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理解。
第一组观点类:
①“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强调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得不到传扬。强调“信用”的作用,要求人们坚守信用,不要做毁信的人。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意思是: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强调许诺的事情就要去做。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④“尽信书,不如无书”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强调不要迷信权威。与“诚信”这一主题无关。
据此可知,第一组观点类中与“诚信”主题关联度不强的是④。
第二组事例类:
①“烽火戏诸侯”指的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周幽王失信于诸侯们,结果最后诸侯看到狼烟也不再出兵,从反面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②“闻鸡起舞”指的是祖逖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体现了他的勤奋;与“诚信”这一主题无关。
③“商鞅立木”指的是: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④“曾子烹彘”指的是: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与“诚信”这一主题有关。
第二组事例类中与“诚信”主题关联度不强的是②。
28. 昆虫记 昆虫界的荷马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