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 法不可违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 法不可违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 践行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 理解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尊崇法律;了解法律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违反法律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相关问题。
二、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一、违法无小事
1. 为什么法不可违?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后果。
3.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有哪些?根据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有哪些?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4. 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5. 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6. 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一)违法无小事
目标导学一 材料 范冰冰“阴阳合同”一案尘埃落定。从税务机关调查核实情况看,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摄制过程中,以拆分合同的方式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少缴营业税及附加112万元。此外,还查出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税务机关依法对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作出相应的追缴和处罚决定。范冰冰所需补缴的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加在一起超过8亿元。
思考:范冰冰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法不可违。不违法是底线。
设计意图:旨在告诉学生法不可违,强调了法律的作用。
课堂笔记
1. 为什么法不可违?
(1)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2)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3)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后果。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识延伸
违法的个人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
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2)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3)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4)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目标导学二 材料一 小明骑自行车时,双手离开车把,交警制止这一行为时,他又辱骂交警,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思考:小明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责任?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小明承担的责任是行政责任。
材料二 周某因侵害他人名誉被人民法院判处在媒体上公开道歉;某化工厂因污染环境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
思考:周某、某化工厂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周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是民事法律规范;某化工厂是行政法律规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目标导学三 材料一 疫情期间,邓某因发布虚假消息扰乱社会秩序,被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
思考:邓某所受处罚依据的法律属于民事法律、行政法律还是刑事法律?
材料二 下列案例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案例一 小刚爸爸心存侥幸醉酒驾驶机动车上路,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案例二 晓东寒假在家无聊,于是拨打110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
案例三 某照相馆未经小兰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揽顾客,被判赔偿500元。
案例四 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机实施电信诈骗,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课堂笔记
3.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有哪些?根据情节和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1)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知识理解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研读教材。
提问:图片中,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并总结。
课堂笔记
4. 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表现?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5. 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目标导学 材料 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提问:(1)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
提示:小王违反了法律,扰乱了社会正常生活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
(2)小王被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提示:遵章守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同时要预防一般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课堂笔记
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最后引导同学们要学法懂法尊法守法,把“法”字记在心中,记住“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的原因
违法无小事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后果
违法行为的类别
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
如何遵章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