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二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天气概念: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变化较快。气候概念:长时期的大气综合状况,气候比较稳定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形成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④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等温线的判读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范围、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一、气温分布(一)、中国的气温(1月)课堂探究:我国冬季气温变化特点及其成因?注意:1、如何看等值线?2、回忆0度等温线与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中国1月平均气温0 C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淮河1、冬季气温的分布(一)、中国的气温(1月)秦岭—淮河以北1月均温<0°C以南1月均温>0°C(一)、中国的气温(1月)课堂探究:我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何特点?漠河< -28°C哈尔滨< -16°C~-24°C北京< -8°C~0°C武汉< 0°C~8°C海口< 16°C~24°C中国1月平均气温0 C1、冬季气温的分布(一)、中国的气温(1月)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相差超过40℃课堂探究:我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①北方正午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白昼时间短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②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加剧寒冷.为什么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③东西向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势力减弱(一)、中国的气温(1月)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何特点?①气温南暖北寒②温差南北温差大③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成因?①纬度因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的太阳光热少;②冬季风影响北方接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大,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小;③山岭阻挡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到达南方时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中国7月平均气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二)、中国的气温(7月)课堂探究:我国夏季气温变化特点及其成因?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原因?我国7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哪儿?原因?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增温;②沙漠广布,比热小,夏季增温快;③空气干燥,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大气保温作用差。2、夏季气温的分布(二)、中国的气温(7月)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变化有何特点?①气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②温差南北温差小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成因?①纬度因素: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白昼时间比北方短, 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ABCDEF中国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寒区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二、中国的温度带和农业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水稻,热带作物水稻,油菜、冬小麦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春小麦、大麦、马铃薯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青稞一年一熟1、在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原因( )A四川盆地地势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B长江中下游平原近海,有冷空气入侵C四川盆地地形封,能阻挡冷空气入侵D长江中下游平原水域面积大练一练:C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地势较高C离海较近 D纬度较低A读中国温度带图,完成下题3、下列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A.甲 一年一熟B.乙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丙 一年三熟D.丁 一年两熟到三熟4、下列温度带与其主要农作物对应正确的是( )A.甲 水稻、油菜B.乙 春小麦、花生C.丙 冬小麦、棉花D.丁 青稞、甘蔗BA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的熟制最有可能是(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D6、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C.甲、丁、丙、乙 D.丙、丁、甲、乙A7、图 3 为我国某地区 1 月等温线图。造成甲、乙两地 1 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B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8、8 ℃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