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法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决定因素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③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法的分类: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的职能职能 含义 体现政治职能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社会职能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5.我国当代的法的本质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我国法治建设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良法善治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司法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司法机关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真实 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广泛 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2)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1)全民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心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第7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必要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必要性: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必要性: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必要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