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6.3电阻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6.3电阻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电阻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能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掌握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探究、理解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分析
通过上一章和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电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电流和电压。另外,学生的生活经历中也有大量的电学知识。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根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敏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才能。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创设情景
观察:正常亮着的灯,电路某处断开,灯不亮了。尝试:把尺子,铅笔芯,橡皮,铜丝,铁丝,接入电路这些物体接入电路,让电路接通,让灯重新亮起来。观察: 1. 哪些物体可以让灯亮起来。
2. 哪些物体不能让灯亮起来。
3. 接入物体后灯的亮度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教学
(一)导体和绝缘体
1.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铅笔芯、铜丝、铁丝接入电路能让灯亮起来。说明它们是导体
2.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塑料尺、橡皮、接入电路不能让灯亮起来。说明它们是绝缘体
(二)电阻观察:让灯亮起来的三个物体接入电路后灯的亮度与原来相比,亮度有什么变化?
演示并分析
1:铅笔芯接入到电路灯的亮度变暗,这说明铅笔芯把电流导过去的同时对电流有一个什么作用导致灯变暗了?对阻碍作用。
演示并思考:铁丝接入到电路中,灯丝的亮度几乎不变。是不是说铁丝对电流就没有阻碍作用呢?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能准确的判断铁丝到底对电流有没有阻碍作用?串联一个电流表,通过观察电流表的读数,精确的比较电流有没有变化。铅笔芯接入到电路灯的亮度变暗,这说明铅笔芯把电流导过去的同时对电流有一个什么作用导致灯变暗了?对阻碍作用。
演示并分析 2:不接入铁丝时电流表的读数 0.36A,接入铁丝后,电流表的读数是 0.32A。电流变小了,说明铁丝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所有的导体在导电的同时都对电流有一个阻碍作用。就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阅读教材 42 页 43 页,自学并完成导学案功率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自学内容
1、电阻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_____,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
2、导体的电阻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比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
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_________。
4、了解德国科学家欧姆
(三)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如何猜测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观察 1:铅笔芯和铁丝接入电路,铁丝让灯更亮。
观察 2:长铁丝和短铁丝接入电路,短铁丝让灯更亮。
观察 3:粗铁丝和细铁丝接入电路,粗铁丝让灯更亮。【情景再现】选择不同的物体接入电路,让灯泡的效果最好,依据是什么?
由此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猜想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2)本实验所应用的方法是
(3)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
(4)画出实验电路图。
类比举例子帮助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点类似: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道路越长道路越窄,同学们相互碰撞的机会越多,收到阻碍就越大。所以对于导体来说越长越细,电阻越大。
课后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致使有些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新的物理课程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