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40分)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大致时间是在 (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2、1914年至1918年,几个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次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它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关键的战线是( )
A.东线 B. 西线 C. 南线 D. 北线
3、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到:“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
A.拿破仑执政 B. 一战爆发 C. 希特勒上台 D. 二战爆发
4、对于第一次世纪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 )
A.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的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B.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C.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D.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感。
5、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和约的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 维也纳会议 C. 华盛顿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6、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境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 )
A.维护和平 B. 加强合作 C. 挑起战争 D. 战后分赃
7、2014年我国两会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
A.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8、20世纪初,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
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下列与张謇实践这一主张有关的是
A.创办大生纱厂 B.修建京张铁路
C.撰写《制碱》一书 D.翻译《天演论》
9、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共和。历史上,推翻帝制创共和的伟人是 ( )
A.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10、武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清朝湖北地方力量薄弱 B. 革命党人筹划周密
C. 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 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11、武昌起义最直接的影响是 (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 消灭了清政府在湖北的势力
C.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纷纷独立,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
D. 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
A.《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民国约法》
13、北洋军阀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
A.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
C. 袁世凯解散国会 D. 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5、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 )
A.护法运动 B. 护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二次革命
16、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1850年当时的中国的是 ( )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B. 传统纺织场景
C. 贵族乘火车出行 D. 官员按等级就坐
17、以下表明清末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的有 ( )
①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了学校的课程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 ②自由平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些勇敢的青年争取婚姻自由 ③越来越多的男子觉得应该尊重妇女 ④科学思想逐渐进入人们的脑海 ⑤举行盛大的节妇宴,表彰节烈女子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8、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 )
A.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19、前身是华夏族的民族是 ( )
A.汉族 B. 满族 C. 壮族 D. 蒙古族
20、“五族共和”的五族,除了汉族外,还包括 ( )
①壮族 ②满族 ③蒙古族 ④回族 ⑤藏族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材料一:“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材料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期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1)这两则材料说的是哪次战争?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指的是什么时间?请写出两种在此战场上实用的新式武器。(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22、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1870年 1913年
材料二:1913年英德美法的比较
英 德 美 法
在工业产品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1 4 5 2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的什么状况?(2分)
(2)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给欧洲政治局势带来了什么变化?其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4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23、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 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
三 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905年成立了什么样的革命组织?(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3)请指出材料三中不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话语,并阐述理由?(3分)
(4)孙中山能建立起他的“至完美的国家”么,为什么?(3分)
24、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1904年2月,留学日本学生黄兴、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由黄兴任会长。同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光复会,由蔡元培任会长。1905年,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哪一组织有关?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2)中国同盟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2分)
(3)材料一后来被孙中山阐述为什么理论?这一理论有什么作用?(4分)
25、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引者注)来去也从容。”阅读材料回答: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此交通工具最早发明于什么时候?(4分)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回答三条即可)(6分)
26、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答题卷
一、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1)
(2)
(3)
22、(1)
(2)
(3)
(4)
23、(1)
(2)
(3)
(4)
24、(1)
(2)
(3)
25、(1)
(2)
26、(1)
(2)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A D D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B C A B A 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
(2)1914年到1918年;飞机、坦克、毒气弹。
(3)①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②战争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老牌强国英法遭到严重削弱,摧毁了沙俄、奥匈、德国、土耳其四大帝国,世界格局发生变化。④客观上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2、(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3)使欧洲各国奉行缔约结盟政策,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结果印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言之有理即可
23、(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同盟会。
(2)三民主义缺少明确的反帝内容。
(3)孙中山“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论述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因为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4)不能。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地半封建,中外反动势力力量强大,他们要维护其在中国的统治,就不会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敢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4、(1)中国同盟会。 材料一的16字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2)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材料一阐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5、(1)火车。1814年
(2)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出行速度;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带动了与铁路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运输业;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等。
26、(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说明: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任两点4分)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危险;(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深入认识。(2分,若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