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教 学 预 案备课时间: 年级 学科 物理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教学内容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首先借助第一个活动进一步说明用电器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灌输能量的转化过程;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连接,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第三个活动则在第二个活动的基础上,在了解了电路元件的符号之后,掌握电路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三个活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电路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应用; 知道电路的通路、短路和短路状态,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 3、知道常用电路器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教学重点 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电路元件符号画出简单电路的电路图。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本节课我们将走进“电”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新知 1、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1)家用电器的功能 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用电器与电源接通后,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 (2)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电源:是能持续供电能的装置。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对外供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源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最常用的直流电源有干电池 、蓄电池等。 电池有正、负两 极,正极用“+”表示,负极用“-” 表示。 当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活动13.1 初步调查家用电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对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进行分类 3、活动13.2:观察手电筒 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观察手电筒内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后盖与电池是怎样连接的?观察开关按纽的结构,了解它的作用; 3、旋开手电筒的前部进行观察,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4、活动13.3:怎样使一个小电灯亮起来 学生活动: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什么?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三、达标训练及课堂小结 练习:教材P66页WWW习题第2题 1、电源及电源的分类 2、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电路的三种状态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电源分类及电流的流向;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作用; 电路的三种状态及电路连接要求。 思考: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要把电路的连接情况表示出来,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既麻烦又不清楚,你有什么办法吗? 二、学习新知 6、电路图及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1)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2)电路元件符号: (+—) 电源 灯泡 开关 电阻 滑动变阻器 电动机 电流表 电压表 电铃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eg:请试着画出教师展示的电路板上的电路图? 3、画电路图的要求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电路图和实物图一定要一一对应;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学生结合自己所做的图,修改并强化作图要求) 三、随堂练习及小结 (1)练习:见PPT内容 (2)小结:电路图概念、元件符号及画电路图注意事项。板书设计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电源:能持续供电能的装置,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3、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 断路 短路 4、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2)常见符号见教材。作业布置 必做题:P66第2题 选做题:P66第1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