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题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学习 目标 1.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唯物史观)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重点 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的基本史实 难点: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温故 知新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 五四运动(导火索、时间、中心、斗争形势、口号、结果、性质、意义) 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 新课 导入 中共二十大: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引起全球关注。 师: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它诞生后,中国革命又出现了哪些崭新的面貌? 了解中共二十大,带着老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三、 解读 目标 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讲授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任务:阅读课本65-66页找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和经过? 1.背景 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国内背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 2.传播 (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历史人物: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任务:综上所学,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分析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展示图片: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补充:材料研读 以往搞革命的人……如今在五四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中共一大 概况 任务:阅读教材P67-68完成中共一大概况的表格。 展示表格: 思考:为什么推选陈独秀为中央书记? 因为他是①新文化运动发起人②五四运动领导者③创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补充:相关史事,党的生日,中共一大会址,红船故事与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意义 任务:合作探究结合史料回答问题,并思考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材料: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问题1.材料中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指的是是什么事件?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分别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果都是失败。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 任务:阅读教材,找出中共二大的概况。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对比分析】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比较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任务:阅读教材68-69页,找出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相关信息。 提醒学生阅读P69相关史事,了解“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大罢工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虽然失败了,但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启示: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迁移提升】中国近代前期各阶级有哪些救国方案?教训分别是什么? 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和经过,并且标注勾画课本。 学生结合上一目内容,并且观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总结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研读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中共一大的概况,并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感悟红船精神并做笔记。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史料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派代表分享交流。 结合刚才的史料及答案,总结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并思考,新在哪里?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中共二大的概况。 对比一大与二大,完成表格。 阅读教材,找出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概况,明确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教训。 回顾之前所学,理解近代前期各个阶级的救国方案都失败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五、 课堂 小结 小结 利用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再次标注重难点,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高度概括:三个“一”和“两次会议”: “一个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个党”指(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一次大罢工”指将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 (京汉铁路大罢工); “两次会议”是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和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二大)。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复习总结,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回顾。
六、 当堂 检测 利用几个选择进行当堂检测,查询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2023·湖南株洲·9)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B ) A.全面抗战 同仇敌忾 B.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C.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D.国共对峙 烽火绵延 2.(2023·辽宁营口·10)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A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12)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限时训练,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帮助,自我提升。
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能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的基本史实。 能结合史料分析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
反思改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学生除了要掌握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具体的概况外,更要理解其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知道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另外还要注意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