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设计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2022年课标】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内涵。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影响,理解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了解第一国际成立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结局。
课标解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有两个:一是工业革命,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下启十月革命、苏联的成立、二战后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工人为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都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部分主要讲述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主要是学习和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诞生的历史意义。[第一国际]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影响,巴黎公社革命的历程。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现实作用。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的主线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第一子目[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讲解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特别强调了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的革命活动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离不开两位伟人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革命精神。本课的第二子目[《共产党宣言》]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讲解来分析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课的第三子目[第一国际]主要是通过第一国际的成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国际工人运动起到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通过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教学目标】
1、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资本论》;知道马克思主义组成。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学习他们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用于探索的精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理解其内容,掌握其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和巴黎公社建立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政权性质和历史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影响,理解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矛盾,出现了新的剥削方式,在讲授时要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前后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展示:播放视频《不朽的马克思》马克思扶危济困,以笔为戈为民发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整体了解,符合认知规律。)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观看视频,了解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概况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基础: 图片展示:资产阶级生活状况、无产阶级生活状况。 材料: 第1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2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3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9条:所有梭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11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教师引导: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国家较少干预经济社会发展。资本家为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长,甚至达到十五六个小时,工厂纪律严苛,工人的生存处境异常艰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刺激了工人阶级的逐渐觉醒。 (2)阶级基础: 教师讲解:在工人阶级开始争取自身权利的同时,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十分关注。他们同情受压迫者,为了谋取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走上了一条新的理论探索之路。 地图展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 教师讲解: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3)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问题探究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教师提问:面对不断升级的阶级矛盾,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思想家,你会提出什么解决方案?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讲解:面对着社会矛盾的逐渐加剧,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社会主义)出现,以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为代表。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他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平等社会。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 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介绍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濠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尽管如此,他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 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的巴门市资本家家庭。 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常常观察工人的劳动和生活,产生“帮助劳动人民”信念。 1842年,前往曼彻斯特工作,研究英国社会情况,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1844写1845年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标志着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转变。 通过年代尺展示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的革命友谊历程。 师:1844年他们在巴黎初次见面,从此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各种理论,一起参加工人运动,一起著述。他们是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友谊可以说是始于卓越的才华,终于共同的革命信仰。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问题探究2】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4、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内容: 教师提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材料:《共产党宣言》条文: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_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___________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的理论,指引着人民____________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_____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课堂拓展】结合教材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他们身上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 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在19世纪30-40年的欧洲,掀起了三大工人运动,从工人阶级的目的和口号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工人阶级的权利意识和力量的觉醒,即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找不到解决方法,没有想到通过正确的途径达到目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③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 ④1849年,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 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他们吸取了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详细地考察了工人阶级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运动。他们心地善良,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深入了解工人生活,乐于向劳苦大众奉献自己的一切。 他们不惜舍弃原先优裕的个人生活条件,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的职业,在逆境中坚定不移地为美好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提示: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重视社会实践,关心社会现实, 坚持真理,珍惜友谊,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顺应了时代需要。 加强阅读图片和分析材料运用课文史实解决材料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依据图片史料概况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让知识构建体系化。 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 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 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分析记忆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二、《共产党宣言》 目标导学二、《共产党宣言》 观看视频,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指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间、地点、起草人。 图片展示: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教师补充: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前身为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它广泛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 教师讲解: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②.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级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摘自《共产党宣言》 ③.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及教材知识,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材料展示: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教师提问:《共产党宣言》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材料见课件)它也对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中国的伟人正是通过阅读它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如毛泽东、刘少奇和邓小平。2020年4月,它被列入教育部编写的《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教师总结:《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提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1)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加强阅读图片和分析材料运用课文史实解决材料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增强阅读能力和把握课文基本史实的学习习惯,图片更能加深对史实的印象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通过思考问题让同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目标导学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观看视频,了解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 1.第一国际 教师讲述: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敌人,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做了哪些工作? 2.巴黎公社: 教师:阅读材料,结合视频,梳理巴黎公社运动的背景、过程、地位、结果及意义? 材料: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惨败。9月,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国防政府。10万普军直逼巴黎。巴黎工人奋起抗战,组织了30万人的国民自卫军,还购置了数百门大炮。 但国防政府害怕工人武装,它在镇压了巴黎人民的两次武装起义后,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定。 1871年2月,卖国贼梯也尔组织了新政府,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3月18日,梯也尔命令正规军去夺取存放在蒙马特尔高地及全城其他地方的大炮 【知识拓展】图片展示:公社社员墙。 从1871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巴黎公社的社员战士们,为了捍卫公社的胜利果实,与敌人进行了一周的激战,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公社指挥部最后迁到了拉雪兹神甫墓地,200名战士守卫着这最后一道防线,直至全部牺牲,鲜血染红了社员们身后的墓地围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公社社员,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纪念碑,这就是举世闻名“公社社员墙”。 【问题探究4】巴黎公社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大大小小的盗贼,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 材料二: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材料三: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材料三: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教师总结: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大的政治环境不允许巴黎公社存在下去;无产阶级自身尚未完全成熟,虽能建立政权,却还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 【知识拓展】《国际歌》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该诗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提示: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提示: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提示:1871年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失败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军事准备不足,领导失误;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薄弱。 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在写下了《国际歌》;1888年,狄盖特为它谱曲。一个世纪以来,它以气势磅礴、雄伟庄严的旋律,把无产阶级革命真理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培养分析思考能力和学科结合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突破巴黎公社失败原因这个难点。
课堂小结 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那样敢于汲取人类社会不断累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给黑暗中前行的人们点燃了火把。但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地斗争和创新。 倾听,进一步进行知识巩固。 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堂巩固 1.(2023年山东烟台)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 A.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B.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 C.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D.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A 2.(2023年四川甘孜)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 A.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C.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 【答案】B 3.(2023年重庆A卷)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重庆发现了多座石阙,其中在忠县有三座 B.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 C.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D.由于日本飞机的轰炸,八路军办事处分迁到红岩嘴13号和曾家岩50号两处 【答案】B 4.(2023年四川南充)“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上述材料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大宪章》 【答案】A 学生自我检测 检验课堂效果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印象,在脑海内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素养提升】通过年代尺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前期的活动。(时空观念)
【教学反思】
本课以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通过史料分析、小结归纳、梳理时间线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国家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涵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但本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给学生留下较多的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讨论不够激烈,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家国情怀】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设计意图: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