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00张PPT。明确方向 科学备考 2008.1.5 北京 一.基本情况与命题趋势 1. 2007年数学高考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稳定,过渡,创新. 在实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第四年,稳定成为十分显著的基本形势,高考的命题更加趋向科学、规范、充实和成熟. 随着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的省、市和自治区范围逐步扩大,思考并实践数学高考向课程标准卷的过渡,必然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在不断积累经验,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命题力求有所创新,又成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 稳定,过渡,创新也是2008年数学高考的基本趋势,因此,深入研究高考,明确复习方向,实施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率,应当成为新一轮复习备考的基本方针. 二.关注学科特点 重视数学实质 1.概念性强 数学是由概念、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基础,数学中每一个术语、符号和习惯用语都有着具体的内涵. 解题时首先要透彻理解概念的含义,弄清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例1 设a,b∈R,集合{1,a+b,a}= ,则b-a= A.1 B.-1 C.2 D.-1 {1,a+b,a}= a≠0 a+b=0? ?a= -1,b=1 例2 中学数学中存在许多关系,比如“相等关系”,“平行关系”等等.如果集合A中元素之间的一个关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自反性:对于任意a∈A,都有a ~ a; (2) 对称性:对于任意a,b∈A ,若a ~ b,则有b ~ a; (3) 传递性:对于a,b,c∈A ,若a ~ b, b ~ c,则有a ~ c.则称“~”是集合的一个等价关系.例如:“数的相等”是等价关系,而“直线的平行”不是等价关系(自反性不成立).请你再列出三个等价关系: . 例3 如果有穷数列a1,a2,…,am(m为正整数)满足条件,a1=am,a2=am-1,…,am=a1,即ai=am-i+1(i=1,2,…,m),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 例如,数列1,2,5,2,1与数列8,4,2,2,4,8都是“对称数列”. (1) 设{bn}是7项的“对称数列”,其中b1,b2,b3,b4是等差数列,且b1=2, b4=11.依次写出{bn}的每一项; (2) 设{cn}是49项的“对称数列”,其中c25,c26, … ,c49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cn}各项的和S; (3) 设{dn}是100项的“对称数列”,其中d51,d52, …,d100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求{dn}前n项的和Sn (n=1,2, … ,100). 2.充满思辨性 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数学是思维型的学科,逻辑推理是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了正确解答数学试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 例4 对于向量a,b和实数λ,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a·b=0, 则a=0或b=0 B.若λ a=0,则λ=0或a=0 C.若a2=b2,则a=b或a=-b D.若a·b = a·c ,则b=c 反例 a=(0,1),b=(1,0),c=(-1,0) a·b=0,但 a≠0,且b≠0 a2=b2=1, 但 a≠b,且a≠-b a·b= a·c=0 ,但 b≠c 例5 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 , a // α , a // β B.存在一条直线a , a ?a , a // β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 b, a ?a , b ? β , a // β , b// α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 b, a ?a , b ? β , a // β , b// α 例6 命题 “对任意的x∈R, x3-x2+1≤0 ” 的否定是 A.不存在x∈R,x3-x2+1≤0 B.存在x∈R,x3-x2+1≤0 C.存在x∈R,x3-x2+1>0 D.对任意的x∈R,x3-x2+1>0 3.量化突出 数学试题中定量性占有较大的比重. 要把概念、法则、性质寓于计算之中,在运算中考查对算理、运算法则的理解程度、灵活运用的能力及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7 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 A.(ln2)2 B.ln(ln2) C. D.ln2 00,对于任意实数x,有f(x)≥0,则 的最小值为 A.3 B. C.2 D. f(x)=ax2+bx+c?f ′(x)=2ax+b ? f ′(0)=b>0 f(x)=ax2+bx+c≥0恒成立 ?a>0, Δ=b2-4ac=0 ? 例14 设函数f(x)=ex-e-x. (1) 证明: f(x)的导数f '(x)≥0; (2) 若对所有x≥0 ,都有 f(x)≥ax,求a的取值范围. 2.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 例15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10n,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数列{nan}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 项. 例16 设数列{an}的首项a1 ∈(0,1), ,…. (1) 求{an}的通项公式; (2) 设 ,证明 bn0)的焦点为F,P1(x1,y1),P(x2,y2),P(x3,y3)在抛物线上,且2x2=x1+x3,则有 A. B. C. D. 例42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相切. (1) 求圆O的方程; (2) 圆O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圆内的动点P使│PA│,│PO│,│PB│成等比数列,求 的取值范围. 5. 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和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例43 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使用某种型号的灯管1000支,该公司对这些灯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1) 将各组的频率填入表中; (2)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计算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500小时的频率; (3) 该公司某办公室新安装了这种型号的灯管3支,若将上述频率作为概率,试求至少有2支灯管的使用寿命不足1500小时的概率. 例44 在生产过程中,测得纤维产品的纤度(表示纤维粗细的一种量)共有100个数据,将数据分组如右表: (1) 在答题卡上完成频率分布表,并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 估计纤度落在中的概率及纤度小于1.40的概率是多少? (3) 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例如区间的中点值是1.32)作为代表.据此,估计纤度的期望. 6. 应用意识:主要采用应用问题的形式,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要求考生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 应用问题的命制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例45 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 ,并在点C 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例46 某商场经销某商品,顾客可采用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购买.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是0.6,经销一件该商品,若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00元;若顾客采用分期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50元. (1) 求3位购买该商品的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 (2) 求3位顾客每人购买1件该商品,商场获得利润不超过650元的概率. 7.创新意识:高层次的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设计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探究型和开放型的试题.要求考生通过“观察、猜测、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思维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与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47 设集合S={A0,A1,A2,A3},在S上定义运算⊕为: Ai ⊕Aj=Ak,其中k为i+j被4除的余数,则满足关系式(x ⊕ x) ⊕ A2= A0的x(x?S)的个数为 A.4 B.3 C.2 D.1 例48 要在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草坪上安装喷水龙头,使整个草坪都能喷洒到水.假设每个喷水龙头的喷洒范围都是直径为6米的圆面,则需安装这种喷水龙头的个数最少是 A.3 B.4 C.5 D.6六.目标与要求 1. 懂、会、对、快、好全面落实 2. 读题要仔细,审题要谨慎 设计要周到,推理要严密 计算要准确,画图要达意 表述要清晰,检验要有效 七.复习备考建议 1.?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2.? 关注联系,构建网络 3.? 提炼思想,优化思维 4.? 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5.? 分析错因,减少失误 6.? 明确方向,提高效率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