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1.1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这个话题先从尊重身边有一定成就的人,再到尊重默默无闻的人,最后从法律层面明晰——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对“尊重”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自身言谈举止对外界的影响,认识到与同学、家人等生活联系密切的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但尊重身边普通人的意识还比较弱。因此,第一课时应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尊重,知道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懂得如何尊重身边的普通人。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 ①知道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而国家也尊重和保障人权、人的尊严。 ②学习尊重身边的普通人,懂得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尊重人权的规定。
4.学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 ①知道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重点) ②学习尊重身边的普通人,懂得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重点、难点) 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尊重人权的规定,知道国家也尊重和保障人权、人的尊严。(重点)
5.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设计(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的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评价活动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程序与工具等;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一、课前导入,了解尊重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懂得尊重的魅力。 1.展示一张新闻图片,观察这张图片中的人物。 2.介绍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播放视频) 3.观察习爷爷一连串的动作,从习爷爷让座中,你读到了什么? 4.引出这种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它的名字叫 “尊重”。(板书:学会尊重) 1.观察图片,观看视频 2.说出自己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能够说出自己看完视频后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畅谈尊重 活动一:以激发学生的体验,从身边入手,去发现自己尊重的人,活动二通过发现现象——展开辩论“普通人是否值得尊重”体现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活动三引入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懂得奴隶的生命、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的事实。再过渡到如今社会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深刻反思。 活动一:说说我最尊重的人 1.说说我最尊重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尊重的。 2.关注书本中小朋友的讨论,组织学生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图中小朋友们的讨论告诉我们,生活中,让我们尊重的人有很多,如,亲人、同学3.分享我的成就:认识有成就的人,也可以是我们自己。 4.画画“尊重图” 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尊重的人有哪些,推荐树状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完成,画完后说说自己尊重的人都有哪些。 活动二:尊重身边的普通人 谈到尊重,我们往往关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忽视身边默默无闻的人。 1.哪些职业的人容易被我们忽视? 父母、老师、交警、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消防员、医生。 这些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容易就注意到他们,那这些人你注意过吗? 2.提问:你有注意过他们的身影吗? 展示课件:电力维修工人、环卫工人、早餐店店主、小区保安、绿化工人、杂货店店主。 追问:他们值得你尊重吗? 3.辨析:值得或者不值得。 提出问题:有人说:“他们很普通,不值得尊重。”也有人说:“他们很勤劳,值得尊重。”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看法吧。 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讲解:坚守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尊重。 活动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1.展示古罗马斗兽场遗址照片,并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2.介绍:古罗马斗兽场的由来 3.小组讨论: 请你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独到的思考,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古罗马斗兽场”的,你是怎么看待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的? 4.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通过对古代中国类似现象的反思总结,懂得在古代社会,许多人得不到尊重。 5.对比古代社会,当今社会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 通过古今对比,明白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过渡语:虽然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不受尊重的情况仍然存在。 6.图片展示:不尊重他人的一些行为。 7.畅想畅言: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1.说说自己最尊重的人。 2.组织学生交流:从书本小朋友的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3.画“尊重图”,说出自己尊重的人有哪些。 4.回答问题:哪些职业的人容易被我们忽视? 5.小小辩论赛:他们值得你尊重吗? 6.回答问题: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7.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独到的思考,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古罗马斗兽场”的,你是怎么看待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的? 8.发现不尊重人的行为,思考: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1.说出自己尊重的人。 能发现书本中小朋友的话题是尊重,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画“尊重图”清晰美观,并向同学介绍自己尊重的人。 1.能够说出工人、早餐店老板等身边值得尊敬的人。 2.在辩论赛中,能够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看法。 3.能够回答出这是古罗马斗兽场以及自己对奴隶主和奴隶关系的看法。 4.思考身边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并和同学分享。
三、法律讲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了解国家尊重、保障人权,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所以,社会上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尊重。(板书: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4.小结:尊重与对方的地位、收入、成就都没有关系,而是对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态度,我们绝不做冒犯他人尊严的人,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 课堂小结: 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人人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1.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谈谈自己的体会。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包括基础达标、拓展提升、开放实践等类别) ①丰富“尊重图”,在图上写出尊重的原因,并加以美化。 ②给身边值得尊重的人拍摄一张照片。
8.教学反思(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