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学案(有解析)——2023-2024学年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学案(有解析)——2023-2024学年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思维知识整合
一、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自质的合成,每条染色体都形成两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逝消失;③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末期:①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②纺锤丝逐渐消失;③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归纳:利用口诀记忆各时期的变化特征:
(1)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2)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细胞两极)。
(4)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1)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间期: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一条染色质(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单体变成一条染色体,原先的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完全相同的子染色体。
后期: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状态。
3.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1)DNA分子、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分子数(2n)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体数(2n)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0 0
曲线模型
染色体数量变化图:
DNA数量变化图:
※易混易错:
1.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也没有细胞周期。
2.细胞板是真实结构,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
(1)赤道板是细胞中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过高尔基体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结构,它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
3.在装片中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根尖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固定在被杀死的瞬间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再变化,故对于装片中的某一特定细胞来说,只能看到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5.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6.误以为二分裂就是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某些植物的胚乳细胞等,这些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核仁都完备。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巴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指细菌的分裂方式。细菌没有核膜,在拟核中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所以无丝分裂和二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二、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原因: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携带有发育成完整个体必需的全部基因。
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细胞衰老的特征
(1)形态结构方面
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②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细胞内的物质方面
①水:水分减少(特别是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蒌缩、体积变小。
②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③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人体衰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皮肤干燥、发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
头发变白: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的合成减少。
出现老年斑:细胞内色素(主要是脂褐素)积累。
吸收能力下降: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无力: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能量供应不足
3.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①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②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的产生,因此个体的衰老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
四、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实例:
①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
②蝌蚪尾的消失,也是通过细胞自动死亡实现的。
③在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像一把铲子,后来随着指间细胞自动死亡,才发育为成形的手指。
(3)作用:
①清除多余的、无用的细胞。例如,胎儿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凋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凋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不能变成青蛙。
②清除完成正使命的衰老细胞,如衰老的白细胞的死亡。
③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如红细胞的更新。
④清除体内的有害细胞,如癌症的发生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被及时清除的结果。
4.意义:
①使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②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易混易错
1.细胞凋亡的三种主要类型:①细胞的編程性死亡;②细胞的自然更新;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2.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细胞损伤死亡。是一种病理性现象。
综合试题训练
1.海绵是一类原始多细胞动物,绿藻是一种可生活在海绵的中胶层内的低等植物,下列有关海绵和绿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绵和绿藻细胞的有丝分裂可能都与中心体有关
B.海绵和绿藻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高尔基体都很活跃
C.海绵和绿藻细胞有丝分裂中的胞质分裂表现为细胞质膜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
D.海绵和绿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包括是否形成纺锤体
2.某兴趣小组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进行深入探究,在一天中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测定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100%),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取材时间(时)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分裂指数(%) 16 14 14 18 40 79 78 69 46 30 21 17
A.各时间剪取的根尖应进行冷藏,之后统一制片观察
B.影响一天内细胞分裂指数变化的因素可能是外界温度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最佳取材时间
3.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该时期细胞中有一套染色体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4.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是所有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体到达细胞的两极
C.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有丝分裂的特点之一
D.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遗传的基础
5.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及数量的变化
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
D.图中细胞核中DNA数量减半时核膜重新形成
6.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的一种干细胞,力量训练时肌细胞受损会激活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产生的新的肌细胞会与现有的肌细胞融合来修复肌肉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中肌卫星细胞与肌细胞的形态、结构相同
B.激活的肌卫星细胞中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分裂进行物质准备
C.力量训练造成的肌细胞损伤一定会使肌肉萎缩
D.肌细胞已高度分化,所以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
7.有研究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拥有可自我更新的干细胞,如图是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培养的结果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视网膜色素上皮干细胞与其分化成的色素上皮细胞功能相同
C.图中a过程是b过程的基础
D.两种骨细胞与干细胞相比,其继续分化的能力较低
8.当肌肉受损时,免疫细胞迅速进入组织并在干细胞开始修复之前去除坏死组织。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肌肉受损时,肌肉组织的坏死属于细胞凋亡
B.肌肉干细胞和肌肉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C.受损肌肉的修复主要通过肌肉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实现
D.肌肉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
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惠利健团队突破了“肝样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国际领先的“直接转分化”技术将人体自身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具备肝细胞许多功能的肝样细胞(hiHep细胞),如清除毒素、合成人体必需蛋白质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人的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基因的表达不完全相同
B.人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hiHep细胞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该实验表明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重新分化为其他细胞
D.hiHep细胞的成功获得有助于人们开展对肝脏病理的相关研究
10.干细胞疗法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值得关注和期待的前沿技术之一。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数十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疗法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皮损、创伤等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此外,干细胞疗法还应用在免疫平衡和抗衰老等方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导干细胞形成不同组织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功能变化
B.组织修复过程中若出现了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
C.干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D.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免疫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对生物的个体生长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B.细胞坏死的最终结果是细胞的细胞膜破裂,胞浆外溢而死亡
C.凋亡小体在吞噬细胞中水解与溶酶体有关
D.在成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实现的
12.人体内的红细胞每分钟要死亡数百万至数千万之多,同时又能产生大量的新的红细胞递补上去。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红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呼吸速率减慢
B.人体内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新生红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是部分基因表达的结果
D.总体上看个体的衰老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13.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
②衰老细胞的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④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蛋白质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等,致使细胞衰老
⑥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从而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5.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可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不会导致细胞死亡
B.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C.极端的理化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坏死
D.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细胞坏死不利于生物体的生存
16.如图为有关细胞增殖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人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
B.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进行②过程中时,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可能相同
C.②过程中的分裂期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数量之比为1:2:2
D.③过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7.如图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物质变化曲线图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核DNA数量变化,则BC段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1:1
B.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核DNA数量变化,则CD段细胞中核DNA数量加倍
C.若该图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时刻细胞核完成重建
D.若该图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已完成着丝粒分裂
18.活细胞与生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发生在不同时期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前后的细胞具有相同的核酸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转录过程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
19.棉田杂草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农业上常用除草剂乙草胺去除棉田杂草。为了减小除草时乙草胺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以棉花根尖(细胞中含52条染色体)作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将正常生长的棉花根尖放入不同质量浓度的乙草胺溶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切取根尖2-3mm,以获取_____区的细胞,用于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片前需对根尖进行_____,经漂洗后用_____进行染色,然后再用显微镜观察,
(2)该种棉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应有_____条染色体。
(3)研究发现乙草胺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由此推断乙草胺有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_____期。经乙草胺处理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受损等现象,最终细胞死亡,这种现象称为_____。
(4)如表为不同质量浓度的乙草胺与处理时间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0 0.5 1.0 2.0
12 9.09 8.13 7.18 5.7
24 9.30 7.38 7.09 4.99
48 9.13 6.66 6.19 4.03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草胺对根尖细胞进行处理,乙草胺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____作用,当乙草胺质量浓度固定不变时,这种影响随______而增强。因此,在使用乙草胺除棉田杂草时,要注意______。
20.细胞衰老与凋亡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一部分发生衰老的细胞会被机体自身清除,但另一些衰老的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体内积累,并分泌一些免疫刺激因子,导致低水平炎症发生,引起周围组织衰老或癌变。实验揭示,衰老细胞不仅是衰老过程的产物,也可能是组织器官进一步衰退的重要原因。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清除衰老细胞可延缓小鼠的衰老进程,该成果有望开辟出一条对抗衰老的新途径。
(1)衰老细胞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减少,细胞萎缩;多种___________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___________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
(2)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吗?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
(3)在成熟的生物体内,衰老细胞以及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_________完成的。
(4)对人类来说,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试举例(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中心体,海绵细胞是动物细胞,绿藻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二者有丝分裂过程可能都与中心体有关,A正确;绿藻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很活跃,在赤道面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海绵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B错误;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常表现为细胞质膜在赤道面位置处向内凹陷,将细胞质一分为二,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常表现为在赤道面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海绵和绿藻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D错误。
2.答案:A
解析:经过解离步骤细胞会失去活性,各时间剪取的根尖应立刻进行制片,否则细胞可能继续进行分裂,影响结果的准确性,A错误;温度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分裂,结合表中结果可推测,影响一天内细胞分裂指数变化的因素可能是外界温度,B正确;在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清晰,特征显著,易于识别和区分,C正确;根据实验的自变量(时间)和因变量(分裂指数)可知,该实验日的是探究一天中分裂指数最高的时间点,以便掌握取材的最佳时间,得到较好的实验观察效果,D正确。
3.答案:B
解析: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细胞中共有两套染色体,A项错误;b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染色体16条,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该细胞共含核DNA分子32个,B项正确;根据中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但应统计多个视野计算平均值,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计算,C项错误;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DNA复制不能正常进行,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大,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在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进入分裂期后,两个中心体到达细胞的两极,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A含量与染色体数量的增加分别发生在间期、后期,核DNA含量与染色体数量均在末期随着子细胞的形成而恢复原来的数目,而染色体的行为在间期和分裂期均有不同的变化,可见,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及数量的变化,A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正确;DNA合成发生在间期,因此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有丝分裂末期,核膜重现,一个细胞中出现两个细胞核,每个细胞核中的DNA数都与体细胞中核DNA相同,D正确。
6.答案:B
解析:肌卫星细胞经过分化产生肌细胞,根据细胞分化过程的特点可知,肌卫星细胞与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A错误;肌卫星细胞被激活后会进行增殖、分化,此时细胞中多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准备,如线粒体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提供ATP等,B正确;力量训练造成的肌细胞损伤会激活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产生的新的肌细胞会与现有的肌细胞融合来修复肌肉损伤,即力量训练造成的肌细胞损伤不一定会使肌肉萎缩,C错误;肌细胞已高度分化,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D错误。
7.答案:B
解析:图中a过程表示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中的干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功能产生差异的过程,B错误;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C正确;两种骨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干细胞相比,其继续分化的能力较低,D正确。
8.答案:C
解析:肌细胞的坏死属于细胞坏死,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是两个不同的过程,A错误;肌肉干细胞和肌肉细胞来源于一个受精卵,其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受损肌肉的修复实质是肌肉干细胞分裂并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C正确;肌肉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D错误。
9.答案:B
解析:同一人的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为两种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两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不完全相同A正确;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人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hiHep细胞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由题中可将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细胞)转化为hiHep细胞可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已分化的细胞也可以重新分化为其他细胞C正确;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可以用来对肝脏的病理进行研究,D正确。
10.答案:D
解析:诱导干细胞形成不同组织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此过程称为细胞分化,A正确;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通常是有利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B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功能会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C正确;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形成多种免疫细胞的潜能,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没有形成个体,D错误。
11.答案:D
解析:细胞坏死的最终结果是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细胞内含物而死亡,B正确;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可水解凋亡小体,C正确;在成人体内,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错误。
12.答案:B
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等,A正确;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退化消失,但是红细胞的凋亡受基因控制,红细胞在未成熟时是有细胞核的,B错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同,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然而从总体上看,个体的衰老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正确。
13.答案:C
解析: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过程,C错误;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在动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选择性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14.答案:B
解析: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①正确;衰老细胞的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②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③正确;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④错误;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等,致使细胞衰老,⑤正确;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⑥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A错误;细胞调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B正确;极端的理化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会使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进而引起细胞死亡,该种死亡属于坏死C正确;细胞调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细胞坏死是由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利于生物体生存D正确。
16.答案:B
解析:A、①过程表示无丝分裂,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蛙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A错误;
B、②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前期,都是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
C、②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数量之比为1:0:1,C错误;
D、③过程表示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若题图表示细胞内核DNA数量变化,则BC段包括了分裂后期和末期,此时染色单体数为0;CD段表示分裂末期结束,1个细胞分裂为2个子细胞,细胞中核DNA数量减半,A、B错误。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粒的分裂而消失,染色单体数量变为0,题图不能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且细胞核重建发生在分裂末期,C错误。若题图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表示末期结束,此时已经完成了着丝粒的分裂,D正确。
18.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组数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A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分化前后的细胞具有相同的DNA,但m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故分化前后的细胞具有的核酸不完全相同,B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转录过程,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维持自身稳定是有利的,D正确。
19.答案:(1)分生;解离;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104
(3)间;细胞坏死
(4)抑制;处理时间的延长;乙草胺的施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长短
解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切取棉花根尖2~3mm可以获取分生区的细胞。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制片前需对根尖进行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后的根尖经漂洗后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而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2)该种棉花细胞体细胞中有52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04条。
(3)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乙草胺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由此推断乙草胺有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称为细胞坏死。在除草剂乙草胺的作用下,细胞出现染色质受损等现象,最终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4)与空白对照组(乙草胺质量浓度为0)相比,实验组中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小,说明乙草胺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且乙草胺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当乙草胺质量浓度固定不变时,这种抑制作用会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所以在使用乙草胺除棉田杂草时,要注意乙草胺的施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长短。
20.答案:(1)细胞内水分;酶;通透性
(2)有;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3)细胞凋亡
(4)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宜的体育运动、乐观的人生态度(写出两个即可)
解析:(1)掌握衰老细胞的基本特征即可作答。
(2)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因此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
(3)成熟生物体内通过细胞凋亡实现对衰老细胞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4)对人类来说,细胞衰老与人体所处外界环境的变化等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